曾习经
【解析】 “当年”二句,写广雅书院的兴衰。南极通冠冕,指当年广雅书院的盛况。狐鸣篝火丛,写其衰落。这两句是说:当年广雅书院声名显赫,如今却荒废了。马队只今非讲肄,写书院的萧条。荆榛寒雨又秋风,写书院的荒凉。这两句说明书院已荒芜不堪,只剩下一些荆棘和秋雨。 【答案】 题广雅书院图 当年南极通冠冕,转眼狐鸣篝火丛。 马队只今非讲肄,荆榛寒雨又秋风。 注释: 当年:从前;南极:极言其盛;通冠冕:冠冕
【注】甲子:农历正月十五。宛陵:地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市。 玉川愤慨宛陵平,治乱无缘共一声。 玉川: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自称“长吉生”。他因恃才傲物而不得志,故有“玉川生”之称。愤慨:愤怒。宛陵:地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平:平定。 怪事见多翻不怪,掩窗烧烛坐深更。 怪事:奇特的事,这里指月蚀现象。深更:深夜
以下是对“冷红簃填词图”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1. 西风久下藤州泪 - 诗句原文与翻译:西风久下藤州泪,社作今无竹屋词。 - 关键词注释:西风、久下、藤州、泪、社作、竹屋词。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西风吹过藤州,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泪水。这里的“藤州”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象征某种情感的地点,诗人通过西风这一自然元素,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2. 社作今无竹屋词 - 诗句原文与翻译
注释: 一代新诗百态工,少陵犹在后山功。 中原文献推晁氏,得及陈门便不同。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画面的意境和内容,表达出对画家晁具茨作品的赞赏之情。 “一代新诗百态工”,这里的“新诗”指的是晁具茨的作品,而“百态工”则形容这些作品形态各异、生动活泼。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晁氏作品的高度赞扬。 “少陵犹在后山功”,这里的“少陵”是指杜甫
绮儿画秋塘白鹭为题 绮儿:这里指女子,代称。 白鹭: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 为题:以“秋塘白鹭”为画题。 译文: 绮儿的画作是以秋天的水塘和白鹭为主题的。 风动青芦三两枝,寒塘秋鹭影沦漪。 秋风轻拂过水面上的几根芦苇,寒气中,一只秋鹭在池塘里的身影若隐若现。 江乡此景寻常有,高柳黄尘特见奇。 在江南水乡,这样的景象是常有的,而高高的柳树上落满了黄叶,这独特的景象就变得非常奇特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画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韵脚为“歌”和“和”。 第一句“奉敕题元钱选右军观鹅图”中的“元”,在此处指元代画家钱选,他擅长山水画。这里的“右军”指的是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绘画家。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奉朝廷的命令,给钱选的《观鹅图》题写了跋文,赞扬他的画作。 第二句“一世羲之惋慨多,临河誓墓意如何”中,“惋慨”一词,表示惋惜
题郭餐雪小照片四绝句 夜幕低垂书幌隐,星辰璀璨秋空明。王郎斫地声动听,青眼高歌神采生 夜色沉沉隐书幌,秋空历历动星辰。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来营造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夜色沉沉"形容夜空深沉,仿佛一切都被黑暗所吞噬,而"隐书幌"则暗示着书房的灯光已经熄灭,整个空间都沉浸在这宁静之中。接着,"秋空历历动星辰",则是对星空的描述。"秋空"指的是秋天的天空,而"历历"则形容星星清晰可见
【注释】 1. 惜哉:可惜。2. 其人:此人,指诗人。3. 美且才:既美貌又才华横溢。4. 断肠漱玉:比喻文辞清雅,感情深沉。5. 太平湖:在杭州西湖中。相传唐白居易曾居此。6. 丁香树:一种常绿小乔木,春末开花,花白色,清香。7. 轻薄:轻浮浅薄。8. 莫浪猜:不要随便猜测。 【赏析】 本诗为《消寒诗》之跋,作者为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中以惜才之人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共四句
注释:古人已经厌倦了一瓢喧哗,我如今竟然捡起了古人们抛弃的东西。 我不将佛法当作人情,只是暂时停留在这个村落中,寻找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的生活态度和追求。他并不追求名利,也不追求世俗的繁华和热闹,而是选择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真正的修行并不是在寺庙里打坐或者诵经,而是在生活中的点滴之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诗中的“古所弃”指的是古人舍弃的一瓢
注释:万花绽放大地久成尘土,露颖烟蕤的新芽娇嫩。末世文章工巧而尖刻,要知轻薄妩媚足精神。 赏析:此诗作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3年)冬,是诗人对当时文坛的不满和批评。首句“万花敷地久成尘”,意为百花盛开,大地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但是时间一长,终会化为尘埃。这里的“万花”指文人的作品,“久成尘”则暗喻这些作品最终都成为陈迹。次句“露颖烟蕤的新”则是说新芽刚刚露出头角,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