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
【解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为宋真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仁宗皇帝的怀念之情。“纳谏书囊集”,指谏议大夫包拯在朝中广开言路,“谈经殿阁开”,指仁宗皇帝讲经论道,使朝廷政治清明。“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写仁宗皇帝的丰功伟业。“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是说皇帝驾崩后,他的功绩永垂不朽。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高远。 【答案】 ①丕承三后绩:继承三位皇帝的功业。 ②盛烈古难陪:盛大的业绩古往今来都难以比拟
【诗句释义】 野旷树还乱,林深烟更微。 天随残日尽,云掣断山飞。 玉垒风烟阔,秦城草木腓。 凭高无限事,今夜客沾衣。 【译文】 灵泉山上晚上远望, 野外空旷树林杂乱, 林中深处烟雾更加细微。 天空随着残余的夕阳消失, 云彩像被风吹断的山岭一样飞逝。 玉垒的风和烟显得辽阔, 秦国的城池草木凋零枯萎。 登高遥望心事无穷多, 今夜客人泪湿衣衫。 【赏析】
注释 三径:指通往主人家的三条小路。 荆榛:荆棘和野草。 尽力开:竭尽全力地开垦。 千株:一千棵。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这里代指树木。 手新栽:亲手种下。 慇勤(yīnqín):殷勤,恳切。 嘉树:好树木。 春风过岭来:春天的风从远处吹来。岭指山岭,这里指山岭之间的山谷,也指山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袭长老寄语,表达了对他辛勤耕耘后得到回报的喜悦之情
【注释】 仁宗皇帝挽诗二首 其二:四十载居尊,勤劳涤化源。精禋敦舜孝,至治布尧言。武尚包戈节,刑宽解网恩。遗弓初奉讳,雨泪遍乾坤。 【赏析】 这首诗是仁宗皇帝为纪念其先帝而作的挽诗。从诗的内容看,仁宗皇帝对他的父亲非常尊敬和怀念。诗的前四句赞颂仁宗皇帝在位四十年期间勤于治理国家,努力使国家的面貌改观。其中“勤劳涤化源”一句用“涤化源”来比喻国家。“精禋敦舜孝,至治布尧言”两句赞美仁宗以舜
仁化县锦石岩,巉岩峻峭色彩艳丽依傍云隈。万玉堆积不散发芬芳,原来是假石头作根基。 不是虬龙睡在铁树中,原来是假的石头作根基
注释: 新命升鹓序,办严辞浚都。 去乘关吏传,归握戍兵符。 云阔逢乡树,风和见海桴。 南枝羡君乐,遣我忆莼鲈。 赏析: 这首诗是温陵庄君崇班赴长乐都尉时所作。首联写他赴任时的情景;颔联写他赴任后的情景;颈联写他在旅途中的感受;尾联则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微凉 鲛绡蝉翅薄,湘簟水纹流。 雨送三金伏,风生一叶秋。 檀栾疏影乱,菡萏远香浮。 飞盖宜清夜,天高挂玉钩。 注释: 1. 微凉:形容微凉的夜晚。 2. 鲛绡:一种质地细腻、光泽透明的丝绸,这里指轻纱。 3. 蝉翅薄:形容轻薄的蝉翼般的布料。 4. 湘簟:一种竹制的席子,产于湖南省。 5. 水纹流:形容席子上的水波纹流动。 6. 三金伏:指三种贵重的伏暑药物。 7. 风生一叶秋:形容风轻轻吹过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慧照大师。诗中对慧照大师的学识与修养进行了赞扬。 首句“已向南宗悟”,南宗是佛教禅宗的一个流派,慧照大师已经领悟到这个流派的真谛。 第二句“尤于外学精”,说明他不仅精通内学,还广泛涉猎外学,学识渊博。 第三句“士林传字法”,士林是指文人雅士,字法指的是书法艺术。这句话表达了他不仅在禅宗上有很高的造诣,还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第四句“僧国主诗盟”,僧国主是一个典故
湘中送人 离歌才唱到耳旁,别离的愁绪就已让人伤感。 草木茂盛的湘江岸边,花儿凋零就像蜀地魂魄在天空飘荡。 嶷山晴朗照耀着长江,啼叫竹叶的声音冷清如澄澈的烟雾。 后夜思念你的心情更浓,空吟咏明月下的诗篇。 注释: 1. 离讴(yīn gōu):离别时的歌曲。 2. 别绪(quèxù):别离时的哀伤情绪。 3. 草蔚湘累浦(liào pǔ):指湘水之滨。 4. 蜀魄(shǔpò)天
孤枕秋宵永,山寒梦不成。 注释:孤独的枕头伴我度过漫长的秋夜,山中的寒冷让我无法入睡,我的梦境也变得支离破碎。 残灯背窗影,急雨带溪声。 注释:窗外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微弱,而急雨敲打着溪水的声音仿佛也在向我诉说。 未分山中老,空思日下名。 注释:我在山中已经度过了许多年,但依然觉得自己像是刚刚开始一样,没有真正地老去。同时,我也时常思考自己的名声如何,是否能够像太阳一样照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