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灵素
无题 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注释: - 苏黄:指诗人自己。 - 作文章客:指诗人在官场上不得志,只能以写作为伴。 - 童蔡:指诗人的友人。 - 翻为社稷臣:指诗人的朋友被朝廷任命为官员,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人物。 - 无定论:指关于此诗的主题和寓意没有定论。 - 奸党:指那些心怀不轨、危害国家的小人。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天坛的诗歌。以下是逐句的解析: 炼丹炉下土犹香,抱出神丹知几斛。 这句话描述了在炼丹炉下,土壤仍然散发着芳香,象征着神秘的力量和古老的传说。 巡山使者持太阿,保护神宫谁敢黩。 这句话描绘了一位巡山使者手持太阿剑,守护着神圣的神宫,没有人敢侵犯。 王母洞深非可测,雷霆屡震蛟龙窟。 这句话形容了王母洞深邃而无法测量,经常有雷霆声,暗示着神秘和威猛
注释: 四十五岁劳生,浮名满世峥嵘。 四十五载的岁月,奔波劳碌,世间功名犹如高山一般峥嵘耸立。 只记神霄旧路,中秋月上三更。 只记得往昔的神霄之路,在中秋之夜,一轮明月已经升起了三个更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与总结。首句“四十五岁劳生,浮名满世峥嵘”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和身份。诗人用“劳生”来形容自己的一生,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忧虑。接着
【注释】 捻土为香事有因:捻土为香,是古人常用的祭祀方式,捻土成香,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 世间宜假在宜真:世上的人们喜欢追求虚假的东西,而不愿意接受真实的。 洞宾却识林灵素:洞宾是道教神仙之一,他曾经认识林灵素。 灵素何尝识洞宾:林灵素也是一位道教神仙,他曾经认识过洞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间世态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人认为世间的人都喜欢追求虚假的事物,而不愿意接受真实的
捻土为香事有因,世间宜假在宜真。 洞宾却识林灵素,灵素何尝识洞宾。
摆脱尘缨淡无欲,闲阅图经寻岳渎。 林泉何处惬予心,收拾琴书将卜筑。 崎岖不敢千里辞,东至太行人王屋。 先探藏花坞里春,蟠桃毕竟何时熟。 燕萝故宅阳台宫,九龙戏珠画屏簇。 丹井沉沉寝月明,丫髻仙童把参斸。 昂头贪看华盖峰,蓦然误入紫微谷。 上方楼阁与云闲,金碧交辉射林麓。 远尘沟有远尘人,夜半闻歌采芝曲。 策杖穷跻瘦龙岭,险似剑阁西向蜀。 扪参历井上冲冥,千剑断崖横独木。 自辰及酉脚力穷
宋温州人,字通叟。 少学佛,后去为道士。 徽宗访方士,被召见,赐号通真达灵先生。 假天书、云篆,欺世惑众。 徒众达二万人,立“道学”,置郎、大夫十等,欲尽废佛教。 后加号玄妙先生。 在京四年,恣横不悛。 后贬为太虚大夫,斥归故里。 生卒年:?-
宋温州人,字通叟。 少学佛,后去为道士。 徽宗访方士,被召见,赐号通真达灵先生。 假天书、云篆,欺世惑众。 徒众达二万人,立“道学”,置郎、大夫十等,欲尽废佛教。 后加号玄妙先生。 在京四年,恣横不悛。 后贬为太虚大夫,斥归故里。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