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赓
归休亭 日影初升竹半篙,一天晴色读离骚。 凭栏对客浮樽斝,隔水听人正桔槔。 拂去梁尘饯乳燕,扫归松栗煮秋涛。 柴门正对青青柳,浪说新诗欲拟陶。 注释: 1. 归休亭:作者自题的亭名。亭,指供游息或赏景的地方。 2. 日影初升:太阳刚刚升起。 3. 竹半篙:竹林里竹叶半遮半漏,像船桨一样。 4. 离骚: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屈原所作。 5. 浮樽斝(jiǎ):举起酒樽来饮。樽,一种盛酒器。 6.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辞官归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无限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担忧。 第一句“乞休得旨谢恩”描述了作者请求退休并获得批准的情景。这里的“乞休”是指作者主动请求退休,而“得旨”则表示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奈和悲伤。 第二句“三疏陈情始放归,萧萧白发解朝衣。”描绘了作者三次上书陈述自己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担忧,终于被允许返回故乡的情景
解析: -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数亩池塘一小亭”:描述了一个宁静的秋日景象,数亩大的池塘旁边有一座小亭子。 2. “从容书札户常扃”: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处理书信和文稿,门总是紧闭着。 3. “闲开松菊三径,时贮蔘苓酒一瓶”:描述了一幅闲暇时光里,打开松菊花间小径,偶尔储存一些人参茯苓酒的场景。 4. “望去春痕青到水,飞来凫羽白连汀”
偈(jì) 上天下地极高深,幻化无踪何处寻。 山静白云归洞口,水清明月落波心。 注释:偈,佛教用语,即佛经中唱诵时的诗句,这里指代诗歌。上天下地极高深,形容山峰耸立,直插云天,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幻化无踪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山静白云归洞口,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山峦在微风中静静伫立,而那洁白的云朵则缓缓飘向山顶的洞口,与山林融为一体
归休亭 水国微茫境不凡,箨冠萝带芰荷衫。 云归洞口鹿常卧,叶落巢门鸟自衔。 采药道人过峭壁,汲泉童子下层岩。 名山书卷封题处,多少烟霞护玉函。 注释:归休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修建了一个休息之所,名为“归休亭”。微茫:模糊、隐约。箨(tuò)冠:用竹箨做的帽子。萝带:用藤蔓编成的腰带。芰(jì)荷衫:用莲叶和荷花做成的衣衫。云归洞口:形容云雾缭绕,如同归巢之鸟。鹿常卧:指山林中鹿群常常栖息
注释:小筑在危亭周围聚石成景,清溪环绕四周,不与江河相连。种成傲骨梅千树,呼出栖云鹤一双。乘着新涨的江水垂钓,借夕阳窗光摊开书卷。所有功名富贵都可以避开,只有诗情画意不肯放弃。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归休亭写的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亭子周围的环境。小筑在危亭周围聚石成景,清溪环绕四周,不与江河相连。种成傲骨梅千树,呼出栖云鹤一双。后四句是写自己闲适的读书生活和高洁的志趣。乘着新涨的江水垂钓
数亩池塘一小亭,从容书札户常扃。 闲开松菊花三径,时贮蔘苓酒一瓶。 望去春痕青到水,飞来凫羽白连汀。 是谁日落吹长啸,犹有行人不忍听
小筑危亭聚石淙,清溪环绕不通江。 栽成傲骨梅千树,呼出栖云鹤一双。 垂钓艇乘新涨水,摊书光借夕阳窗。 勋名事事皆堪避,只有诗情未肯降
三疏陈情始放归,萧萧白发解朝衣。 未营别业王官谷,先驾扁舟严子矶。 视草龙螭犹眷恋,还家鸥鹭自光辉。 老臣恩遇知何极,梦到天门觐紫薇
诸葛赓,字君俞,号熙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历官英州真阳、湖州德清尉,饶州乐平主簿,宣州旌德、抚州宜黄令。 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 神宗熙宁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旧传》卷三)。 今录诗六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