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黻
大龙湫 总是佳山水,龙居又不同。 神明专一壑,气势压群雄。 派想从天落,湫疑与海通。 高秋看不厌,宴坐雨声中。 注释: 1. 总是佳山水:这里指大龙湫的山水景色非常美丽。 2. 龙居又不同:大龙湫中的水如同龙居住一般,与其他的水景有所不同。 3. 神明专一壑:这里的“神明”指的是大自然的神力或精神,而“一壑”则表示一个深深的山谷。整句的意思是大自然的神力或精神集中体现在这片深谷之中。 4.
【注释】 冷泉亭:位于庐山五老峰下,因泉水常年不涸而得名。亭内建有六角亭阁,亭外有一池,水色碧绿,故名冷泉。 两峰相对立:指五老峰与香炉峰。 佛屋:指亭中的佛塔。 有水地偏洁:因为泉水常年不涸,所以水质清冽。 无风心自凉:因为没有风吹动,所以心里很凉爽。 林虚猿应谷:因为树林稀疏,猿猴可以听到山谷里的回声。 人定月归廊 :因为人已经入睡,月亮才会慢慢下山。 造物馀清供:大自然提供了清澈的水源。
斗山接待 云水无南北,几人相往还。 井深应接海,石显为开山。 佛塔寒流上,渔帆夕照间。 何当脱尘鞅,分石伴僧闲。 译文: 斗山的接待 云和水没有南北之分,我们几个人常常来往。 井深应能接接到大海,石头明显是开山的。 佛塔在寒流中显得格外清冷,渔帆在傍晚时分映衬出美丽的景色。 何时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与僧人一起共享这份宁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斗山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气息
【注释】 登舟:登上舟船。西郭:城西。别:别离。久静还思动:长时间安静下来,内心仍想有所作为。离觞(chāng):离别时斟满酒的酒杯。江上:指江边或江中。文章:指文才,诗才,文艺作品。关世道:影响、左右社会风气。科目: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坏人心:败坏人心。门掩溪云早:门前的山峰被云雾遮掩。舟横野水深:舟船横卧在深水之中。清猿:指杜鹃,一种哀鸣的鸟,常在春末夏初鸣叫,古人常用以表达悲愁。应向故山寻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耐人寻味。“赋渔村晚照”五字,是诗人的题旨所在。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心情去描写渔村晚景,用“自许同渔者”一句来表明诗人与渔者一样,都以打鱼为生,而渔者却能与鸥鹭相忘,那么诗人又何必在意名利呢?“利名俱是幻”,诗人用“幻”字将渔者的心境概括得更为准确。这两句是说,渔者打鱼为生,他们追求的只是捕鱼的快感,至于名利,他们看得很淡。“鸥鹭亦相忘”一句
【注释】 石门洞:在江西庐山。 仙驾青牛:传说中,黄帝曾乘青牛过五岳。 瀑疑碧汉来:瀑布如从天上飞来的银河,形容水流湍急。 已拟归休日:打算在归隐后的日子去游玩。 【赏析】 这首诗写庐山石门洞的风景。首联“洞中谁是主?一树野桃开。”是说在庐山石门洞里,是谁主宰着一切呢?原来是一树桃花盛开。这两句诗,既点出了时间(春天),地点(石门洞),又写出了景物(桃花)。颔联“仙驾青牛去,瀑疑碧汉来。”是说
淮上 翠华南渡后,此地独防秋。明月家家泪,西风处处愁。 鼓鼙寒出塞,烽火夜分楼。征战何时息,长河万古流。 注释:在淮上即指在淮河以北,这里指的是淮河流域一带。南渡:指南宋高宗赵构南渡。“此地”指淮河以南地区。“独防秋”意指此处的秋天特别凄凉,因为这里是南宋和金国对峙的前线。“明月家家泪”,意思是每到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家家户户都在流泪,因为他们思念着亲人。“西风处处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掌握诗作的内容及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1) “城中有高树”:城中,指京城长安;高树,即高大的树。诗人在京师长安,有高大挺拔的树木为伴,这是诗人所向往的。 (2) “与我相为邻”:高树是诗人的邻居,与诗人朝夕相处。 (3) “薄味生古道”
注释 1. 寄菊庐舅氏:这是一首写给远方的舅父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文章时不偶:意味着文学成就并不如人意,或指文才未得到应有的赏识。 3. 鬓影想苍苍:形容头发已经变白,鬓发如霜,岁月已久。 4. 抱剑客千里:描述一位带着宝剑的游子,在远方行走。 5. 忆家书数行:通过书信来表达对家的思念之情。 6. 草莱荒菊圃:形容菊花已经被杂草覆盖,失去了往日的美丽。 7. 风雨冷诗堂
注释: 1. 厌听朝鸡唱,归来觅柳栽。 - 厌倦了早晨听到鸡叫声,回到家乡寻找一片柳树栽种。 2. 半山张锦绣,一水隔尘埃。 - 山半腰铺满了锦绣般的云霞,一条清澈的水流仿佛将世间的尘埃隔绝开来。 3. 寻壑疑无路,看潮别有台。 - 寻找山谷时疑惑是否真的没有出路,观看潮汐时却有一座特别的平台映入眼帘。 4. 仙人不可见,孤鹤夜深回。 - 仙人无法看到你,夜晚独自的孤鹤在黑暗中悄然返回。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