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澥
诗句解析 1 望断碧云无白衣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情境或景象的深切期盼与失望。"望断碧云"可能指远望天空,"无白衣"则可能是形容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或期待。 2. 一春长是独醒时 - “独醒”通常意味着清醒、不盲从,这里可能是指某人在春天里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 3. 烦君卷舌东风里 - "烦君"是一种礼貌的请求,"卷舌东风"指的是春风,可能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和变化
【注释】 1. 客中月夜:诗人在客中,月夜独饮,借酒解愁。 2. 茅柴:指用茅草和麦秸烧成的炊具。 3. 两三杯:饮酒很少。 4. 旋旋开:即“旋”字,形容心情的舒畅,也指酒量小。 5. 江头:泛指长江边。 6. 风月好:形容美好的景色,这里指美丽的月光。 7. 却缘:却因(缘),因为。 【赏析】 此诗写诗人客居他乡,月夜独酌,借酒消愁。开头写饮酒不多,但心情舒畅,接着写美景当前,又引起愁绪
【注释】 安:安置,这里指停泊。乾田:干涸的田地,这里借指江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边停船休息时所写。诗中通过“乱蝉”、“杨柳”等景物描写和对岸上干涸农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苦的关切之情。全诗意境清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写景,点出时间——傍晚时分;地点——江边、船上。“乱蝉鸣咽夕阳天”,以“乱蝉”点出了时令已入深秋,“鸣咽”写出了蝉声哀切
【注释】 或:有的。林尼院:唐时长安城北的一座寺院,诗人曾于该地居住。 剪剪:形容柳条细长柔弱的样子。 香云翠影: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香是香气,云是云状,翠是翠绿色的影子,影就是树的影子。 红粉:指女子搽在脸上的脂粉。此处泛指美女。 旧时痕:指昔日的美女。 悟:领会,理解。 桃花偈:佛教中一种宣扬因果报应,劝人弃恶从善的短文,这里指悟了佛理。 几番:几次。 赏析:
注释: 寇中逃山——在敌人包围的山区躲藏。 三三两两伏茅茨——指隐蔽地藏在茅草屋下。 有事难言只自知——有话不好说,只能自己心里明白。 心破胆寒无处著——形容心中恐惧到极点。 风枝露叶亦惊疑——风吹落的枝条和叶子也让人感到害怕。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中的诗人在敌占区躲避生活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在敌占区隐藏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首句“寇中逃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小路上的风景画。诗人通过描绘山路的曲折、石头的崎岖不平和登山人的艰辛,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度九曲岭 【注释】:度:经过,越过。九曲岭:指多弯曲的山路或河流。 【赏析】:这是第一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走过一条多弯的小溪,翻过了一座山岭,进入了一片新的区域。这里的"度"表示越过,"九曲"则是指这条小溪的曲折。 崎岖石径起江滨,寸步登天苦瘦身。 【注释】:崎岖石径
【注释】 常山:在今河北正定县西南。舟中:在船中。倚篷:倚着船篷(指倚在船篷上)。碎擘:把桃花片弄碎。桃花片,即桃花花瓣。江心:船的中间。急流:湍急的流水。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船行桃花滩时的情景。“两岸人家峙两楼”,写远望所见之景。“中间一水过行舟”,写近观所见之景。“倚篷”二句,写诗人在船上所做之事。“倚篷”三字写出了诗人在船中倚靠船篷的情态。“碎擘桃花片,乱掷江心试急流”
注释:在东平郡的山中隐居,曾经和客人一同畅饮在梅边,醉后醒来。 没想到后来竟成死别,影堂中吟唱着,只有一盏孤灯亮着。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东平郡山居时所作,诗人回忆了与友人在梅花盛开时畅饮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的朋友的思念之情。然而,诗人也感叹世事无常,人生易老,友情难长。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注释: 稻粱平地寇难防,到处搬为塞上粮。 路险林深多脱谷,东风绿偃满山秧。 绍定庚寅纪事: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绍定庚寅年是指1228年,这一年郑清之在四川成都担任地方官员。 稻梁平地寇难防,到处搬为塞上粮。 稻梁:这里指稻田和麦田。寇难防:形容战乱频繁,难以防备。到处搬为塞上粮:形容为了抵御敌人,不得不将田地里成熟的庄稼搬到山上储存起来作为军粮。 路险林深多脱谷
【注释】 绍定庚寅:宋理宗宝庆三年,即1227年。 桑柘:桑树和柘树的通称。 原头:原野。 巢林春燕:在树林中筑巢的燕子。 前村:指前面村庄。 长是:常常是。 清明寒食:清明节和寒食节,都是祭扫先人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诗人用朴素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把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诗的首句“桑柘原头绿正肥”,写的是清明时节,桑树、柘树的叶子都变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