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澥
绍定庚寅纪事: 绍定时,山花依旧发新丛,沟浍池塘水自通。 前日人家无间断,颓墙破灶草莱中。 注释: 绍定时: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2),宋蒙之间爆发了战争,金国灭亡,蒙古军占领了河南、陕西一带,南宋的政权受到严重威胁。绍定时,即绍兴年间。 山花依旧发新丛,沟浍池塘水自通。 注释: 山花:指野花。依旧:仍然。发新丛:开出新的花朵。沟浍:沟渠和溪流。池塘:水池。水自通:水流畅通自然。
【注释】绍定庚寅:南宋理宗皇帝绍定元年(1228),诗人任知州。纪事:记事,即记述当时的情况。民困饥寒为盗贼:人民饥饿寒冷而铤而走险,成为盗贼。乐处弄干戈:快乐的地方,反而拿起兵器。乐处,指安乐之地或欢乐之处。弄,玩弄;干戈,武器。大都郡邑:大城市。初轻视:起初很瞧不起。不剪柔桑烦斧柯:不剪去柔弱的桑叶,以致树根盘曲难除,比喻不治理好国家政治,以致社会混乱。剪,除去;柔桑,指柔弱的桑木;斧柯
【注释】 风动:狂风。绿林:指农民起义军。黑气:指星象中的灾异。劫:劫难。天刑:上天的惩罚。先后来:接连不断。 【赏析】 此诗为南宋末年诗人叶适所作,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绍定庚寅(1220)即绍定元年,宋理宗淳祐四年,诗人任太学正时,目睹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声势浩大,而朝廷又一味求和,对起义军采取镇压措施,致使起义军如燎原烈火,不可扑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人祸天刑”的不满
寇中逃山 才入林峦屏迹时,此身自幸少人知。 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 【注释】 才:刚。屏:屏蔽,隐蔽。幸:幸亏。底:指幼儿的肌肤。苦:实在,的确。解:理解。偏:恰巧。方:正,才。 【赏析】 这是一首写婴儿的诗。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初到深山,隐居不出,庆幸自己能独处山林,没有人来干扰,感到很高兴。第三四句写婴儿真是天真可爱,不懂世事,只懂得害怕,而一到了要啼哭的时候,又偏偏要等到这时才啼哭
注释: 1. 读文君白头吟: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咏叹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悲剧,借以抒发诗人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2. 不顾此身轻夜驰:意即不要因为年轻而轻率地追求爱情。夜驰,指深夜里急切地追求爱情。 3. 晚年吟苦亦奚为?:晚年,指年老之时。吟苦,指苦吟、苦吟。奚为,何事、为何。意即年老之时,苦苦吟咏又有何用? 4. 从来簪折瓶沈事:簪折,指女子发髻中的簪子折断。瓶沈,瓶沉水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江上冬天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全诗如下: 溪落洲荒水半篙,枯杨两岸冷萧骚。 田家预办来年事,加得陂头一丈高。 【注释】 1. 溪、洲:指江中的小洲。 2. 水半篙:指水位只漫过了船的一半高。 3. 枯杨:枯萎的杨柳树。 4. 萧骚:萧瑟、凄凉之意。 5. 陂头:即陂塘边,泛指池塘、沟渠。 【赏析】 首句“溪落洲荒水半篙”,描绘了一幅江面上的景象。诗人站在江上
诗句解析 1 “薄幸抛人轻似梭”:这句描绘了诗人被抛弃的情感,如同被迅速抛弃的织物一样,快速而突然。 2. “忆君还似恨君多”:表达了对对方的深切怀念,这种怀念似乎比怨恨还要深重。 3. “此心至竟真相忆”:表示这份情感深入到心底,真挚而真切。 4. “到得恨时无奈何”:在无法抑制的恨意面前,诗人感到无奈和束手无策。 5. 关键词解释: - 薄幸:薄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抛人:被抛弃。
注释: 1. 倒樽醉卧菊篱边,此段风流亦偶然。 2. 要识先生独醒处,平生心事在寒泉。 译文: 1. 倒酒瓶子醉卧在菊花丛中的篱笆旁边,这样的风流韵事也是偶然的。 2. 要认识先生的清醒之处,他的一生都在清冷的泉水中度过。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隐逸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清雅的画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倒樽醉卧菊篱边”,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场景。诗人将酒瓶子倒置
睡起:睡醒后起床。 屋外一蝉鸣树阴,矮窗睡起静沈沈。 屋外树上有一只蝉在叫唤,我睡醒了之后静静的坐在窗户边。 破衣半解斜阳里,扪得虱时多快心。 我解开了破衣的一角,在斜阳下找到了几只虱子,让我心情十分舒畅。 注释: 1. 睡起:睡醒。 2. 屋外树阴:屋外树木的影子。 3. 矮窗:小窗户。 4. 沈沈:形容安静、宁静。 5. 破衣:破损的衣服。 6. 扪得虱时:发现虱子的时候。 赏析:
雪晴 一雪晓来旋放晴,瓦沟馀滴响中庭。 开窗已上三竿日,满岭松梢醉未醒。 注释: 1. 一雪晓来旋放晴:刚下完一场大雪的早晨,很快就转晴了。 2. 瓦沟馀滴响中庭:屋檐滴水声仍在庭院里回荡。 3. 开窗已上三竿日:打开窗子时,阳光已经照射了三根竹竿那么长时间了。 4. 满岭松梢醉未醒:整个山坡上的松树枝条都被雪覆盖着,仿佛喝醉了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大雪过后的景象。首句写雪后初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