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贯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十二峣关隐空绿,兽猊呼焰椒壁馥。 渴乌涓涓不相续,辘轳欲转霏红玉。 百刻香残陨莲烛,九龙吐水漫寒浆。 逐句释义及注释: - 第一句:“十二峣关”指的是西安城北的一座山,因形似剑而得名“剑门关”。 - “隐空绿”:形容山峰在云雾中显得苍翠而深远。 - “兽猊呼焰”:指山石上雕有兽形,仿佛在呼出熊熊火焰。 - “椒壁馥”:指墙壁上挂有红色的辣椒,散发出香气。 -
【注释】 齐山:即庐山。梵台:指庐山上的东林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和五年(800)秋初至浔阳时,途经庐山时所作。当时作者任江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此诗是他游览庐山后,写于庐山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先写自己游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然后才到江西来任职,因此对这美丽的江南山水,特别向往和留恋。首联“秋风秋浦断飞埃,路入齐山有梵台”,写诗人行经秋浦,来到庐山脚下,顿感眼前一片萧瑟
注释: 清溪:指清澈的小溪,常用来比喻清高的人。 山开明月峡:形容山间有像月亮一样的峡谷,非常开阔。 水写武陵溪:意思是小溪的源头来自武陵地区,武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了美丽的景色。 地胜人堪隐,源深客自迷:意思是这个地方的景色很美,适合隐居生活;而水源很深,使得游客迷失方向。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美丽的地方,山间有如月般明亮的峡谷,清流潺潺,源头来自遥远的武陵地区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贯之。 萧谔子。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士。 官大理评事。 仁宗即位,进太常丞,历三司盐铁判官、刑部员外郎。 出知饶州,迁兵部员外郎。 召还,将试知制诰,未及试而卒。 平生遇事敢为,不茍合于时好。 有文集。 生卒年:?-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贯之。 萧谔子。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士。 官大理评事。 仁宗即位,进太常丞,历三司盐铁判官、刑部员外郎。 出知饶州,迁兵部员外郎。 召还,将试知制诰,未及试而卒。 平生遇事敢为,不茍合于时好。 有文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