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伯修
韩伯修是宋朝的诗人,字子长,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韩伯修在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及第,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仕途。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不仅在文学上有显著成就,还在邵州教授任上留下影响。尽管《淳熙三山志》与《邵阳县志》等文献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但关于他的详细生平和创作活动仍存在诸多未知
宋代韩伯修《梅花坡》释义
梅花坡 休问桃源路,寻梅暂往还。 梅花有知己,何必定湖山。 注释: 1. 寻梅暂往还:指暂时去寻找梅花。 2. 梅花有知己:梅花被视为知音,这里表示找到了知音。 3. 何必定湖山:为何一定要去湖山(即杭州)呢?表示不拘泥于特定地点,可以随意欣赏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之美和知音之情的古诗。诗人在寻找梅花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还找到了知音。这里的“知己”一词
梅花坡
休问桃源路,寻梅暂往还。 梅花有知己,何必定湖山。
子长,原名韩伯修,宋代诗人
韩伯修是宋朝的诗人,字子长,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韩伯修在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及第,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仕途。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不仅在文学上有显著成就,还在邵州教授任上留下影响。尽管《淳熙三山志》与《邵阳县志》等文献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但关于他的详细生平和创作活动仍存在诸多未知
韩伯修
韩伯修是宋朝的诗人,字子长,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韩伯修在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及第,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仕途。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不仅在文学上有显著成就,还在邵州教授任上留下影响。尽管《淳熙三山志》与《邵阳县志》等文献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但关于他的详细生平和创作活动仍存在诸多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