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胜
注释:坐在岩石上弹琴,一曲余音未了。隔墙的鹤鸣声扰乱池中鱼群。也知到了无声之处,绿野堂中恐不如此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绿野堂中弹琴、听鹤鸣、观鱼游的宁静景象。首句写弹琴,“援琴”,指弹奏。次句写听鹤,“鸣鹤”指鹤的叫声。第三句写观鱼,“乱池鱼”指鱼在池水中游动。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感悟,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绿野堂中的宁静之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在明代诗人夏良胜的《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历史沉淀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诗的内容如下: 清风桥头思古人,囊无苏君金百斤。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清风桥头我思考着古代的人,但我却没有那么多的财富可以像苏东坡那样拥有百斤金子。这里的“苏君”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他以豪放著称,而“金百斤”则表达了诗人对富有与物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田庐仅仅足老我
【注释】 烂:花盛开。菊:这里指菊花。垂枝:下垂的枝条。傍:靠近。竹叉:竹子制成的器具,用来插花。清芬:清香。绝胜:超过。洗觥:洗手后倒酒漱口的动作。觞:酒杯。径:小路。酣吟赏:沉醉其中吟诗欣赏。为惜:为爱惜。岁华:岁月,时光。 赏析: 以菊花为题,赞美其美。首句“烂菊垂枝傍竹篱”描写了一幅秋末寒风中菊花盛开,在秋风摇曳中,菊花的枝叶垂向篱笆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菊花的形态和特点
注释:我写下的林塘和山峦,终日未完成。这并非有意留痕迹,而是描绘我的一生及后人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写他的诗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他笔下的林塘和山峦,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幅画,需要用心去描绘,才能展现出最美的一面
【注释】 棚花:指菊花。 “棚”通“篷”,是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 “自成芳”:自己独自开放,芬芳四溢。 “诗狂”:指喜欢写诗。 “与酒狂”:指喜好喝酒。 悬车:古代官员年老退休后,将车辕上悬挂的横木取下,表示不再出仕。 “消息近”:指消息传来。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这里用来比喻边远地区发生战争的情况。 “日来忙”:形容战事频繁,一天比一天紧急。 【赏析】
道源深处在人求,分得濂溪别院幽。 花底酒杯池上钓,年来鱼鸟不相猷。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道源深处:此处指道家的源头所在,通常指修行或探寻真理的场所,也暗示一种深远和静谧的环境。 2. 在人求:表明这种环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寻求和努力得到的,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和超然的追求。 3. 分得濂溪别院幽:濂溪是古代地名,特指一处清幽之地。"分得"意味着得到或占有
深汲第四泉,引方壶十年 夏良胜的《和待隐园二十咏其十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中,“招隐山头第四泉”,即指一处幽静的山水之所,是文人骚客常来休憩之地。诗人在此坐而饮茶,泉水之清冽,令人心旷神怡。 “坐来深汲见奫然”一句,形象地刻画了泉水从山间涌出,清澈见底,宛如玉液琼浆。此景之下,诗人感慨万千,仿佛能听到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句原文: 位先八座裴公府,家近扁舟范蠡湖。 见说午桥风骨好,寿时曾入画中无。 注释解释: - “位先八座”:指的是在官府中有很高的地位。 - “裴公府”:这里指的是裴公的府邸,可能是指某个高官的府邸或别墅。 - “家近扁舟范蠡湖”:表示自己的住所靠近范蠡湖,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 - “见说午桥风骨好”:据说午桥人(可能是某位有名望的人)的风骨很好。 - “寿时曾入画中无”
注释: 不让西园的景致多,让我在这里老去摩挲。只是因为恩重怀忧早,为倩风篁作浩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是《待隐园二十咏》中的第十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西园的深深眷恋之情。他不想让西园的景致多,因为在他看来,这里已经足够美丽了。但他又不得不离开西园,因为他的恩重怀忧早,需要为他人做出贡献。于是他借助风篁(竹林)的声音,写下了这首浩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境深远
和答崇道写怀二十咏 其四 不为南人便北山,白云飞尽泪痕乾。 于今谁在中朝隐,才著冠裳已厌看。 注释: 1. 不为南人便北山:我不愿意成为南方的归人,而是选择留在北方的山野之间。 2. 白云飞尽泪痕乾:看着天空中的白云慢慢飘落,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泪水干涸后留下了痕迹。 3. 于今谁在中朝隐:现在还有谁能隐居在朝廷之中呢?这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才着冠裳已厌看:当我戴上官帽穿上官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