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胜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二》是明代诗人夏良胜的作品,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诗句原文: 溟蒙酥雨足花台,为报春工次第开。 自是主翁深避俗,不须园吏候人来。 - 译文注释: - “溟蒙”形容细雨蒙蒙,“酥雨”指雨丝细腻如酥油。 - “足花台”形容雨水充分浇灌了花朵。 - “为报春工”意指春雨如同春的使者,有情有义地滋润大地。 - “次第开”意味着花朵逐渐开放。
【注释】 雪峰:指峨眉山。巴蜀:四川一带,这里泛指蜀地。 寒月:冬夜月色清冷。纷纷:众多的样子。雁荡:即雁荡山,在浙江省温州市境内,为著名风景名胜区。 见说:据说。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旧伴:老朋友。 流杯:古人饮酒时以杯盛酒,倾入口中,故称倾杯为流杯。这里是说与友人共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三年(808年)冬在成都所作。当时诗人正被贬谪到梓州
注释:管弦声拂柳堤通,双颊微微带酒红。 见到人说西湖好风景,当年也曾在画图中见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相聚后,有感而发所作。他看到湖边的柳树被风吹动,仿佛听到了美妙的乐曲,于是便想起了西湖的好风景。他回忆起以前曾经在画图中见过西湖的风景,所以感慨万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木节疏疏叶渐繁,果奴千树没人看。 年来不管浮生计,睡足东窗日几竿。 接下来将按照您的要求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木节疏疏叶渐繁,果奴千树没人看: - 这句话描绘了树叶茂盛的景象。“木节疏疏”形容树木的树枝稀疏而有序,“叶渐繁”则表明叶子正在迅速生长。这里的“果奴”可能是指树上挂满了果实,数量众多,以至于人们很少去注意它们。整体上,这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四 超然台高秋半时,幽香自许幽人知。分付西风莫相怨,朝来已放出墙枝 注释: 1. 超然台:指位于高处的亭台,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境界。 2. 秋半时:即深秋时节,此时天气渐凉。 3. 幽香:指花草树木散发出的香气,通常与高洁、清雅相关。 4. 幽人:指隐居生活的人,这里泛指那些追求高洁生活品质的人。 5. 分付:意思是吩咐、托付。 6. 西风:指南北方向的风
在夏良胜的《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中,诗句“凿破寒江活水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船夫正破开寒冷的江水,让船只得以自由航行。这里的“凿破”意味着用力量打破阻碍,展现出一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而“寒江”则传达出环境的寒冷和艰难,但也正因为有这股力量的存在,使得原本看似无法通行的江水变得可行,象征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突破困境。 “放船随处是山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这里
诗句原文: 嫩叶柔条押障青,顿教图画失真形。 老松怪底生崖壑,不作人家倚屋屏。 翻译: 嫩绿色的嫩叶和柔软的枝条在青色的天空下相互掩映,这美景让绘画无法复制其真实形态。 奇特的老松树生长在山崖之间,它并不依赖于人类的建筑作为屏障。 注释: - 嫩叶柔条:“嫩叶”指的是嫩绿的树叶,“柔条”则指柔弱的枝条,整体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诗句原文: 云隈矮屋压筼筜,风雨时时撼草堂。 长老相寻谈故事,武侯坐石已非羊。 注释解释: - 云隈:指山的弯曲之处,也指山崖。 - 矮屋:低矮的房子。 - 筼筜(wúdāng):水边的长竹。 - 草堂:简陋的居所或书院。 - 长老:年长的男子。 - 谈故事:谈论过去的事迹。 - 武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字。 - 坐石:倚靠在石头上。 - 已非羊:不再是旧时的羊。 赏析:
诗句原文: 短草蒙茸花半菲,开门徙倚对春晖。 野人不解主翁意,谷口年年恨未归。 注释解释: - 短草、蒙茸、花半菲:形容春天的景象,草长得不高,花朵也未完全开放。 - 开门、徙倚:描绘人物站在门边,依依不舍地观望四周。 - 春晖: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野人、主翁:比喻自己和主人翁之间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 谷口:这里指地名,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者工作的地方。 - 恨未归
注释:坐在岩石上弹琴,一曲余音未了。隔墙的鹤鸣声扰乱池中鱼群。也知到了无声之处,绿野堂中恐不如此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绿野堂中弹琴、听鹤鸣、观鱼游的宁静景象。首句写弹琴,“援琴”,指弹奏。次句写听鹤,“鸣鹤”指鹤的叫声。第三句写观鱼,“乱池鱼”指鱼在池水中游动。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感悟,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绿野堂中的宁静之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