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诗句:大隐屏中万木森,多君相访复相临。 译文:在广阔的屏风般的林海中,郁郁葱葱的树木连绵不绝,您多次前来访问,我们再次相聚。 注释:这句诗中的“大隐屏”指的是一个宽阔的自然空间,象征着宁静与广阔,而“万木森”则形容了林海中树木茂盛的景象。“多君”和“相访”表明了对方的存在,而“复相临”则表示你们之间再次相遇。 赏析: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际交往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注释】 石翁:指诗人自比。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博罗县南。绝顶:山顶。杖履:手杖和鞋。壶洲:山名,在今广东省惠阳市东北。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借石翁、罗浮等自然景物抒发作者壮游的豪情。 首句“石翁犹未到罗浮”,说诗人尚未来到罗浮,而自己却像飞鸟一样暂时栖息于绝顶之上,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迈。 第二句“何日再期同杖履”,设想未来某一天,当诗人与友人一起登上罗浮,手杖和鞋子相依相伴
【注释】 幽谷山头路不纡:幽谷,指深山峡谷;纡,曲折。 庾南风景未应殊:庾,地名;风景,景色、风光;未应殊,没有两样。 归时莫跨青牛去:青牛,古代传说中骑着青牛的仙人骑着青牛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后以表示求取功名。 关吏迎人乞著书:关吏,关口上的守卫;著书,写书、做文章。 【赏析】 此诗题一作《赠王立庵》。诗人在这首诗里向王立庵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他能到长安来,以便他在那里能与王立庵相见
【注释】 玉简:古代用玉制成的简札。金涵:指玉制的容器,这里指酒杯。真兴定:指宋代的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六朝。青萝:山名,在今江西南昌西南。大隐:指庐山。鹿车:古制有驾四马的车,因以“鹿车”为代称。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诗人在江西上饶时所作。当时,诗人与友人喜伦游庐山。喜伦诗才出众,喜欢吟咏自然景物,并常以禅家语入诗。诗人曾赋《和喜伦》诗
【注释】 五年羁客:五年,即五年的贬谪。羁客,流落他乡的客人。 紫阙:紫宫,皇宫。 孤臣:孤立无助的臣子。 【赏析】 《别王立庵》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于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老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怀。 第一句“五年羁客落萍踪”描绘了诗人被贬为官五年后,像飘浮不定的浮萍一样无定所归的情景。这里的“羁客”指的是被贬为官的官员,他们常常漂泊不定
【注释】 1.三秦:今陕西一带。2.沧溟:大海。3.作述:著述,文章。4.蒲轮:古代帝王乘坐的车子,以白藤为轮。5.申公:指汉朝的张敞,字子高,曾任长安令、司隶校尉等职。6.迓(yà):迎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与友人告别时,既感叹朋友的不幸,又表示对他的期望,表达了诗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三秦”泛指陕西地区,这里用来形容友人所在地;“豪杰”
【注释】 1.别何古林:在杭州。 2.古林:即孤林,位于西湖孤山之北,相传为唐代诗人王维所植。 3.春色满城:指西湖的春天景色。 4.锦绣匀:形容花团锦簇。 5.拉君同一看:拉着你一起去观赏。 6.又将离别倍伤神:即将离别之时更加伤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首句写越王台上,西湖的春天已经来临,满城都是鲜花盛开,像织成了一幅美丽的锦绣图一样。第二句说这些花正好可以和人一起欣赏
【解析】 这是一首酬和体诗。“花竹阴阴荫石台,粤山游咏更归来。”首联写诗人在花竹的掩映下,回到石台休息。“藤床却忆同欹枕”,颔联说诗人想回想着与友人一同倚着藤床饮酒,赏月的情景。颈联“待月三更酒正开”说诗人期待月儿升上天空,酒也正好喝起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喜伦右溪回十首(其一) ②花竹阴阴荫石台,粤山游咏更归来。 ③藤床却忆同欹枕,待月三更酒正开。 赏析:
【注释】 ①喜伦:指诗人的朋友。右溪:即右溪山,在福建武夷山北,是闽越王的别宫。回十首:指诗的十首。②三春:春季三个月。淑气:美好的气息,这里指温暖的气候。熙和:温暖和煦。弭节:停止行驶车辆。乡闾:家乡,这里指京城。③金陵:指今南京市。旧:过去,这里指昔日的朋辈朋友。④相怜:互相同情、怜悯。尽醉:畅饮,尽情痛饮。已无多:不再多,已经很少了。 赏析: 此诗为诗人友人喜伦从福州南归后所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考点要求,如本题是“赏析”,然后分析诗句内容,注意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性词语进行赏析,最后指出其艺术效果和表达的情感即可。 喜伦右溪回十首:指诗人喜逢友人归来。 粤山风景在南楼,久客遥看款旧游:岭南(即广东一带)的山水风光,就展现在南方的高楼之上,我远隔他乡,只能遥望欣赏。款,同“款”,亲近、亲近的意思。 喜有东风双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