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注释】桂:桂花;长:高耸;丛枝:簇生;竹:竹子;荪(shūn):香草;山中怀抱:深山中的怀抱;向谁论:向谁倾诉;东风似却知人意:似乎懂得人的心意,所以卷起云霞,独自闭门谢客,不与人来往。 【赏析】诗人以清新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野图景,表达了他与友人相知相惜、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句“桂”、“竹”、“荪”都是植物,它们在诗人笔下,都显得生机盎然,形象生动。“桂”是花名,这里指桂花
【注释】 1.东风吟:以“东风”为题,借咏东风抒发自己的感情。 2.洗少汾:《明诗纪事》卷一五:“洗太冲(冼汶),字少汾……与李攀龙、王世贞、谢三宾、邹元标、梁有誉、徐中行、杨廷枢、袁宏道等结西樵社,号西樵十友。……《咏史》,‘桃李霏霏映水乡’,《和东里春望》,‘老树寒鸦数点,夕阳古道西风’,《题画》,‘天机泼泼动诗肠’,《咏史》,‘闲随老社占年去,遥对东风共一觞’。” 3.桃花:指桃花源。 4
【注释】: 1. 烟扉霞馆: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楼台。晴春:春日晴朗。 2. 融风:暖和的风,形容春风和煦。岸葛巾:指垂钓时所用的丝巾或钓竿。 3. 柳外黄鹂:黄莺在柳树外啼叫。友:这里指同伴。 4. 溪边红翠:指溪边的红花绿叶。窥人:偷偷窥视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宁静优美的山水景色。首句“烟扉霞馆散晴春”描写的是春日阳光明媚、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注释: 浇培应向玄根时,讲贯由来岂外驰。 君看寄生无瘠者,却于何处觅新枝。 玄根:深根、根本,比喻事物的根本和基础。 君看:你看着。 瘠(jí):瘦瘠,指植物因缺水而生长不良。 新枝:新长出的枝条,比喻新生事物或新生力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以“送”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富有哲理。 首句“浇培应向玄根时”,意为在成长过程中
【注释】 添承抽铅吾自有,作灶起炉何所求。:炼制仙丹我自有方法,炼制仙丹有何所求。 我爱延平深晦养,好将真诀契前脩。:我喜欢修炼于延平山中隐晦的道门,喜欢学习真道,与前人修行者相契。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沈希周的赠言,劝其不要迷恋功名利禄,而要专心修炼。 首句“添承抽铅吾自有”,意思是说炼制仙丹我有方法。铅,指含金属元素的矿物类。抽铅,即提炼。承,这里指承接、接受之意。铅
注释:万条江河奔流到一起,源头深潭从天湖流出。以前人们认为疏壑是无用的,现在才相信人间有真正的存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天湖的壮丽景象和它对人们精神的影响。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通过描绘天湖的源头——深渊,展现了天湖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他对人间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探索精神
注释: 山溪昏暗,人迹稀少,野人穿着单薄的棉衣。 在日暮之时徘徊,却无事可做,只好跟着东风一起归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野人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首句中的“黯淡”二字,既形容了山溪的色彩和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落寞。接着,第二句“溪头野人单袷衣”进一步描绘了野人的衣着和生活状态,表现出他的贫穷和简陋。而“徘徊日暮浑无事”一句,则表达了他无所事事、无所依靠的孤独感。最后
诗句原文: 云母溪边锦作堆,天华宫里翠屏开。何时定取罗浮约,共跨青牛采药回。 译文注释: 1. 云母溪边,锦簇堆积,如同锦绣的山野。天华宫里,翠绿色的屏风缓缓打开,仿佛是一片仙境。 2. 何时能够定下与罗浮约,一同骑着青牛,采集仙草回到人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云母溪边锦作堆”形象地描绘了云母溪边的美景,锦簇的堆积如同锦绣的山野,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注释】 少来:少时。 云馆:指仙居之馆,在山中。 温江:今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同社诸君唱和之作,诗风清丽。首联写少来时的音信已杳然,只有那熟悉的东风依旧伴着他;颔联写自己虽隐居山林,但与友人依然心心相印;颈联写自己虽随明月漫游江浔,但仍有故园情怀;尾联写虽然身处异乡,但仍然怀念故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注释:太虚的灵象正在消融混沌,可惜浮云遮蔽了光明。如果在此时此地寻找快乐,必须从无欲望的立场出发。 赏析:这首诗是送给沈希周的礼物,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关心和期望。首句“太虚灵象正融熙”,描绘了宇宙中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第二句“争奈浮云混浊时”,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纷扰和混乱,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最后一句“若向此中寻乐处,须从无欲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