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这首诗是一首咏泰山的七言古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解: 首句注释及赏析: - 望岳:即《岱宗》一诗,这是作者对泰山的颂扬之作。 - 岱宗岧峣春郁盘:岱宗(泰山),在古代被认为是五岳之首,形容其高大雄伟,春天时山色郁郁葱葱。 - 开凝五岳此为尊:开指开启,凝是指聚集,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这里说泰山如同凝聚了整个五岳的精华,地位尊崇。 第二句注释及赏析
刘颐斋道人歌 颐斋道人性冲泊,萧然远慕桑柴风。 有时幅巾去入社,脱纵世外凌孤鸿。 吟诗不作烟火气,遣兴每陟罗浮宫。 何当共约飞云顶,三峰上界看鸿蒙。 注释: 1. 颐斋道人性冲泊:指刘颐斋道人的性情清纯、高洁。 2. 萧然远慕桑柴风:形容其远离世俗的纷扰,向往自然和简朴的生活。 3. 幅巾去入社:用幅巾(古代的一种头巾)包裹住头,去参加社交活动。 4. 脱纵世外凌孤鸿:挣脱世俗的束缚
【注释】 圈 牛:圈养的牛。眠犬:睡在地上的狗。自:从。村家:农家。淑气:和煦的风。晴烟:晴朗的烟雾。改岁华:改变岁月。已:过,指农历正月十五日。人日:农历正月初九为人日。谷日:谷雨节。梅花开尽见桃花:春末,桃花初开。抛书扫榻惟耽枕:放下书本,打扫床铺,只图酣睡,沉迷在枕头之中。戒酒逢人祇啜茶,戒酒:不饮。祇:只。津口:渡口。渔子熟:渔民捕鱼熟练。舂米博鱼虾:把谷物舂成米粒,以便捕鱼捉虾吃。
【诗词】 送陶瑞之使交天王旌使下明都,两伯风师为扫除。 标柱昔曾归马援,谕文今已得相如。 门当北户常瞻斗,山到中流独看鱼。 莫谓远人重迷道,庙堂应有指南车。 【译文】 送陶瑞之使交 天王的旌旗使者来到明都,两位将军扫清了道路。 马援曾经用标柱作为标志,司马相如已经用谕文沟通。 门前面对北户,我常常抬头看斗; 登上山头,只见江中的鱼儿悠然自得。 不要认为远方的人迷失道路,皇帝的庙堂应该设有指南车
闻伦穗石归诗以迓之 苦忆春曹伦穗石,三秋不见愁年华。 才夸海内怜闲扃,诗满江南识大家。 归来且食端午粽,别移惊见新园花。 更闻云谷荔枝熟,好栖越秀餐丹霞。 译文: 听说你从远方归来,我要用一首诗来迎接你。 我怀念那春天里的梅花、兰花和菊花,它们在伦穗石旁盛开。 你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我对你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你的才华横溢,四海皆知,人们都称赞你的才华。 你归来后,我们可以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粽子。
王渐逵的《任方伯李宪长邀游三笠孤山赋此谢之》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和人文景观的经典之作。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解释: 1. 使君高兴动幽岑,佛国诸天遍一临: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地方长官或者尊贵的人,他们因某种原因而感到高兴,从而使得远处的幽静之处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佛国诸天则是指来自佛教国家的所有神仙,他们全部来到了这个地方,为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一份神圣的气息。 2. 遂有管弦惊伎俩,故令风雨暗岩林
送伦穗石之留都 局曹闲杂协高情,何逊才名重两京。 王谢宅边闻燕语,雨花台上听鸡鸣。 秋深牛首题应遍,月到秦淮句转清。 休向六朝寻旧事,满堤烟柳障台城。 注释: 局曹:指官府的办事人员。高情:高超的情感或境界。何逊:南朝诗人,字仲言,南齐官员,以诗著称,与沈约齐名。何逊曾官建安王友,后因得罪萧宝卷而遭贬谪。两京:指京城和南京。王谢:即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是东晋时有名的世家大族。雨花台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问俗惊看到野人: 惊讶地看到一位普通的人。 2. 怀贤今喜得相亲: 心中怀念贤才,很高兴能与他们亲近。 3. 荒林已见无留暑,冻雨应先为洒尘: 在荒废的森林中看到没有残留炎热,预计冻雨会首先带来清洁。 4. 礼介岂堪从委巷: 身份卑微的人怎能参与官场。 5. 青山久不拜朱轮: 长时间未见到权贵人物,无法表达敬意。 6. 三吴明日空回首: 明天将在三吴之地回头望去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出都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高台落照问归津,击剑悲歌独怆神。 - 高台:指代诗人曾经任职或者生活过的地方。 - 落照:夕阳西下的景象。 - 归津:回家的渡口。 - 击剑悲歌:用剑击打并歌唱表达心中的悲伤和感慨。 - 独怆神:独自一人感到忧伤。 2. 旅邸风尘非昔日,中原豪杰更何人。 - 旅邸:旅店。 - 风尘:形容旅途中的风尘仆仆。 - 昔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凉入帘笼罢倚楼,淡云疏雨接芳洲。 - 注释:凉意已透进窗帘,我停下脚步倚靠在楼上。淡色的云彩和稀疏的雨点接连着芳草地。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七夕夜晚的凉爽气息和宁静景象。通过“凉”字传达了夜晚的微风和温度,而“倚楼”则增添了一种静态的美。 2. 人间巧拙怜瓜果,天上风波恕女牛。 - 注释:人间的男女对瓜果的精致精巧表示赞赏和同情,而天界的神仙能够宽恕牛郎(织女)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