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敬
【解析】 本诗首联是写碧鸡山的雄姿,颔联写章台的远景,颈联写雁书寄情,尾联写相思。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情厚意。 【答案】 登碧鸡山寄陆伯瞻刘子伟 碧鸡山顶望天涯,一片苍烟迷海树。 回首章台路若何,青天不尽山无数。 欲倩西风吹雁书,拂云遥寄故人居。 书中草草无多字,但道相思会面疏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在南迁途中,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思念的诗作。诗人以“万里移家入瘴烟”开篇,描绘了自己远离家乡、进入瘴气之地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接着,“故乡音耗若为传”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消息的渴望和无助感,展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深牵挂。而“衡阳自古无来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因为衡阳是作者家乡的象征,他的离去让它显得更加遥远。最后两句“况去衡阳又八千”强调了旅程的距离之远和时间之长
【解析】 此诗首联点化梅仙炼丹故事,描绘梅花山的迷人景象;颔联写梅仙卖药之事,暗指诗人卖药济人的情怀;颈联写梅花的不老之性,借物喻人,表达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尾联抒发了与梅仙对话的愿望。全诗意境优美、含蓄深远。 【答案】 ①“梅仙”是晋代道士王姥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曾下凡到江南梅山修炼,后得道成仙,山上种满了杏树,因此叫梅山,也叫杏梅山或梅仙山。②“炼丹处”:炼丹是道教的一种方法
塞上曲 八月秋高塞草斑,将军千骑猎前山。 弯弓不射南飞雁,恐有征人附信还。 注释: - 八月的秋天,天空湛蓝,草原上的草木已经泛着金色的光。 - 将军亲自指挥千骑兵在前方的山丘上打猎。 - 即使没有直接的目标,也不放箭,因为担心会有士兵归来,他们可能带来了家人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唐代边疆将士的生活和情感。首句“八月秋高塞草斑”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的壮丽景色
试笔 试笔山窗竹影凉,闲临小字换鹅章。 定巢燕子时飞过,带得残花落纸香。 注释: 1. 试笔:尝试写字或画画。 2. 山窗:指山间窗户。 3. 凉:凉爽。 4. 闲临:闲暇时面对。 5. 小字:指小篆或隶书等书法。 6. 鹅章:鹅的印章。 7. 定巢燕子:常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 8. 带得:带走。 9. 残花:凋谢的花。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文人在山窗边静坐,尝试书写或绘画的情景
【注释】 秋塘:即秋天里的池塘。莲谢:荷花凋零了。采莲:指打捞莲子,为古代风俗。叶:莲花的花瓣。鸳鸯:雌雄鸳鸯,常比喻美满姻缘。 【译文】 荷花凋谢在秋天的池塘边,阵阵凉风吹来野水散发清香。别采莲花的花瓣,别摘莲蓬的莲子,只留下莲花荷叶,让鸳鸯在水中安眠休息。 【赏析】 这首小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初秋时节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和谐恬静的乡村生活。首句“莲谢秋塘晚”,描写了秋夜时分
注释: 1. 昆阳市:昆阳是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市上美人家:在昆阳市的街上住着美好的人家,指代诗人所居之处。 2. 饮酒:在这里指的是诗人在昆阳市上的家中喝酒。 3. 曾停过客车:诗人曾经在这里停下了马车。 4. 万里:形容距离非常远。 5. 相思不相见:思念对方却无法相见。 6. 东风吹尽蜜檀花:春风将蜜檀花吹落,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赏析:
诗句:沙市津头送客行,西风江树数蝉鸣。 译文:在沙市渡口,我送你离去,西风吹动江边的树木发出阵阵蝉鸣声。 注释:沙市津头 - 指沙市渡口,古代交通枢纽。送客行 - 送别客人远行。西风江树 - 西风中的江边树木。数蝉鸣 - 形容树上的蝉叫声很多。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通过西风、江树和蝉鸣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感受
注释: 别后悠悠渺所思,使来浑不寄新诗。 云林一去无多地,风雨相违又许时。 芣苜绿深江路草,枇杷黄尽客窗枝。 多情惟有西斋月,曾照清宵醉酒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伯瞻的信,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别后悠悠渺所思,使来浑不寄新诗。”意思是说,自从离别后,我的思绪就变得飘渺不定,你给我写信,却连一首诗也没有寄来。这里的“悠悠渺所思”形容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深沉而悠长
【注释】巴阳:地名,在今四川宜宾。 秋高片月孤:秋天的天空高远,一片月光显得格外孤单。 滩声将客梦:江水的波涛声把我的梦带到远方。 万里下东吴:我乘坐的小船正驶向遥远的东吴(今江苏)。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怀人的七绝。诗中“独棹三巴夜”点明诗人是独自一人在三巴之地乘船夜行;“秋高片月孤”写秋夜高远的天空中只有一轮明亮的月亮,突出了环境的清冷和孤独感;“滩声将客梦”写出了诗人听到滩声后,被带到了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