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
【注释】 浮山:即浮屠山,位于今浙江新昌县东南。罗:指罗刹女。合欢曲:一种古乐府名。 【赏析】 此诗写一位罗刹女的美貌与高傲,也写浮屠山上的风物。诗的前二句是说,罗刹女嫁给浮屠山上的男子后,就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随波逐流了。“不复”二字,道尽了罗刹女子嫁后的心境。 “罗得浮山大”,是说罗刹女嫁给了浮屠山,浮屠山很大。“峰馀四百多”,则是指浮屠山的峰顶,有四百多尺高。诗人在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
【注释】合欢曲:乐府相和歌名。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县东北。太华,山名,即华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北。《山海经》说:“其木多荆柳,其兽多虎。”这里指华山的树木多是荆、柳之类,所以称为“合欢”曲。 【赏析】这是一首咏华山的诗。诗人把华山比喻成一对合欢鸟,用它那高飞不离的习性来比喻华山的高峻。华山虽高,但并不孤傲,它的周围还环绕着许多其他的名山。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注释】太华:太华山。一山分:华山有东西两峰,东为首阳,西为太华。雷首:即雷首山,在陕西韩城西南。黄河流:黄河自西向东流过山西、陕西,到河南北部入渤海。波涛:波浪。作雷吼:像打雷一样发出轰鸣声。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首句写太华山和雷首山隔黄河相望,二句写黄河奔流如雷,三、四句写水声如雷。全诗以“雷”字统领全篇,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奔腾激越的雄浑之势
合欢芍药二首奉教作 楼子花王副,根同蒂亦连。 固知皆雅淡,孰敢别蚩妍。 绣阁云鬟并,妆台月貌联。 暖风香雾里,向背总堪怜。 译文: 合欢芍药两种,楼子花和芍药都是花王的副品,它们的根与蒂相互连接。 我深知这些花都是雅致淡泊的,谁敢去分别它们的美丑呢? 在绣阁中云鬟相配,在妆台上月貌相连。 在暖风香雾之中,无论向前还是向后,总是让人感到怜爱。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奉教创作时所作的两首诗
【注释】 合欢芍药二首奉教作——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对芍药的赞美来表达作者的情意。 名品擅维扬——扬州以出产芍药而闻名天下,故称“名品”。 嫣然共颉颃——芍药花盛开时,花瓣微卷,颜色艳丽如美人的笑靥,故称“嫣然”,又因为芍药的茎干直立,花朵似鸟欲飞,姿态婀娜,故称“颉颃”。 总专倾国艳,难辨是谁香——全诗的主旨是赞美芍药花的美丽和香气。 窈窕千般态,娉婷一种妆——形容芍药的形态和妆容。 螽斯端有兆
【注释】 合欢牡丹三首:指唐代诗人李峤的《合欢花》诗:“天上分金镜,人间种玉英。晓开红艳出,夕闭素光辉。”这首诗是咏颂合欢花的。应教作:应当让这种美丽的花作一首什么诗来歌颂它呢? 骈(pián)开耻独荣:意思是说,合欢花虽然独自开放了,但它并不为此感到羞耻,因为其他花卉都依附于它而盛开。 仙姿双弄玉:意思是说,合欢花的姿色美丽如美女的容颜。 道韵两飞琼:意思是说,合欢花散发出的芳香
合欢牡丹三首应教作 花艳夺霞红,葩分妩媚同。 斗妍云锦幄,竞秀绮罗丛。 淑质俱倾国,凡英尽敛容。 内庭和气盛,卉草最先钟。 译文: 合欢牡丹三首应教作 艳丽的花朵仿佛能夺取天空的色彩,花瓣的分布宛如温柔的妩媚。 在云彩般的锦绣中争奇斗艳,竞相展现华丽的色彩和姿态。 牡丹的优美品质使得所有人都为之倾倒,平凡的花卉们也都收敛了他们的容颜。 宫廷里弥漫着祥和的气氛,草木植物也最先受到了恩泽
【注释】合欢牡丹三首:指唐代女官合欢殿中侍御史杨贵妃。应教作:应该被作为榜样或题材来创作。烂熳绚晴朝:形容花朵盛开,灿烂夺目。容华若赛娇:形容花朵的姿容美丽。瓣多愁露浥:花瓣上的露水滴落下来滋润着花。干弱怯风摇:花枝柔弱易被风吹动。共讶晨妆淡:大家都惊讶于早晨的妆容淡雅。都缘宿酒消:都是因为昨夜饮酒过多的缘故。更期千岁寿,岁岁赏妖娆:祝愿她能长寿百岁,每年都能欣赏她的美艳。
【注释】 爱嘉名:喜爱美好的名声。矧复:何况;又。 淮土:这里指淮南一带。特多:特别丰富。 解:开。 冉冉:慢慢、逐渐。 物意:物性。岂:哪,如何。悦:高兴。和乐:和谐快乐。堪:能。玩:赏玩。 蹇予:我。寡所谐:少有合意的事物。触事:接触事物。忿悁(juān):愤怒,发怒的样子。 儗学:效法,仿效。嵇生:指嵇康。嵇康是三国时代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植根向庭畔:把树木栽植在庭院中。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合欢带效柳体 - 注释: 合欢带:一种装饰品,常用于女子的衣饰。柳体: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种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 - 赏析: 此处表达了佩戴合欢带的女子模仿柳宗元的诗歌风格,展现了其柔美、细腻的一面。 2. 令巍巍、一段风流 - 注释: 巍巍:形容高大或雄伟。一段风流:指某人有独特的魅力或风采。 - 赏析: 此句赞美了佩戴者不仅外貌美丽(合欢带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