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 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 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 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
题阙 其九十三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 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题阙 其九十二
恶事惣须弃,善事莫相违。 知意求妙法,必得见如来。
题阙 其九十一
家贫从力贷,不得懒乖佣。 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丰。
题阙 其九十
师僧来乞食,必莫惜家尝。 布施无边福,来生不少粮。
题阙 其八十九
闻钟身须侧,卧转莫前眠。 万一无常去,免至狱门边。
题阙 其八十八
逢师须礼拜,过道向前行。 莫生多别相,见过不知南。
题阙 其八十七
持戒须含忍,长斋不得嗔。 莫随风火性,参羞误煞人。
题阙 其八十六
六时长礼忏,日暮广烧香。 十斋莫使阙,有力煞三场。
题阙 其八十五
寻常勤念善,昼夜受书经。 心里无蛆儜,何愁佛不成。
题阙 其八十四
忍辱生端正,多嗔作毒蛇。 若人不儜恶,必得上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