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 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 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 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
题阙 其十二
耶娘行不正,不事任依从。 打骂但知默,无应即是能。
题阙 其十一
立身行孝道,有事莫为□。 行使长无过,耶娘高枕眠。
题阙 其十
主人无床枕,坐旦捉狗狐。 莫学痛才汉,无事弃他门。
题阙 其九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 莫向前头闹,喧乱作鸦鸣。
题阙 其八
尊人相逐出,子莫向前行。 识事须相逢,情知乏礼生。
题阙 其七
兄弟宝难得,他人不可嗔。 但寻庄子语,手足断难论。
题阙 其六
孔怀须敬重,同气并连枝。 不见恒山鸟,孔子恶闻离。
题阙 其五
昔日田真分,庭荆当即衰。 平章却不异,其树复还滋。
题阙 其四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堆。 但能辨此意,祸去福招来。
题阙 其三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 为人欲得别,此则是兵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