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注释】 阴崖:山崖。 霁:天气晴朗。 峭壁:陡峻的山崖。寒光:指峭壁上的雪光。射岭云:照映在岭间的云朵。投簪:古代士子辞官归隐之意。 【赏析】 此诗为作者罢官后归隐山林所作,抒发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及退隐后的孤独感。首句写清晨雾气消散时,山崖上的雪白得耀眼;次句写峭壁之上,寒光直泻岭间云朵,显得清冷、幽静;第三句写自己辞官归隐已久,如今身无依附,无人可共论道;末句写自己归隐之后感到孤单
【注释】 素馨花:一种花卉名。斜簪(cī zhān):斜插在发髻上的簪子,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翠翘:用翡翠装饰的翘角形物,这里指发髻上插着的翡翠发簪。宝马:指骏马。新月:新近出现的弯月,即上弦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物以抒怀。前两句写素馨花发暗香飘,一朵斜簪近翠翘。诗人抓住素馨花的特征,描绘出一幅素馨花盛开、暗香飘溢的画面。花朵虽小却美丽动人,令人赏心悦目。第三句写宝马未归新月上
注释:残灯的暗影中别离的魂消,泪水沾湿了鲛人的线绡。记得云娥送别的地方,淡烟斜月走过红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首句“残灯暗影别魂消”,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残灯映照出离别的影子,让人感到悲伤和失落。第二句“泪湿鲛人玉线绡”,表达了离愁别绪,泪水湿润了鲛人(即鲛人,传说中能织鲛绡的人)的线绡,象征着离别的痛苦。第三句“记得云娥相送处”,回忆了离别的情景,云娥是古代传说中的女子
诗句原文: 珠沉玉殒两茫茫,十里溪流与恨长。 依旧春山花似绮,不知何处瘗兰香。 译文: 珍珠和美玉都坠入深渊,我们彼此之间相隔遥远,仿佛在无尽的河流中徘徊。尽管四周的春山依然繁花似锦(美丽如画),但心中却充满了对你的思念与遗憾(无处安放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七言绝句《挽沙阳朱氏(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做此题要注意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古诗文的名句,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赏析诗句要从内容、手法等方面入手,从遣词造句、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风格几个方面来分析作答,要特别注意要联系作者所处的背景和诗中的重要词语进行分析,最后还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绮窗别后玉人遥”,意思是:离别后,那美丽的女子(你)就像远在天边一样,遥不可及
注释: 伤春雨泪湿鲛绡,别雁离鸿去影遥。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因伤春而流泪,泪水湿润了鲛绡(一种珍贵的丝织品)。别雁离鸿,形容离别的使者像飞鸿一样远行,暗示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流水落花多少恨,日斜无语立红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遗憾。流水落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日斜无语,形容诗人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感叹岁月的无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之作
注释: - 三千客路:指三千名宾客,即诗人的友人和追随者。 - 动行镳:马儿受惊,使车马颠簸不安。 - 远别归来:远道而来,又匆匆离去了。 - 兴欲飘:兴致荡漾,形容诗人离别时心情激动,如风中柳絮般飘扬。 - 只恐凤楼人待久:只怕在凤凰楼上的人久等不及。 - 玉鞭催马上红桥:用玉鞭鞭策马儿,让它们奔跑过红色的桥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
注释: 春水清澈如玉,两岸的菰蒲长满了嫩芽。 几次踏青后归去较晚,却能在灯火中认出那红桥。 赏析: 《咏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之一。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水清澈如玉,两岸的菰蒲长满了嫩芽。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游春归来的情景。他几次踏青后归去较晚,却能在灯火中认出那红桥。 全诗通过对春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归家后的所见所感
注释:春天的衣物刚刚试穿,是淡红色的丝织品,头上戴着宝凤图案的发簪,脚上穿着玉质的步摇。 长记看灯时的三五晚上,七香车子走过红石拱桥。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元宵节时的美好场景。她身着春衫,头戴玉簪,脚踏玉步摇,美丽动人。她还记得去年元宵节的热闹场面,那时她曾乘坐七香车子,穿越红桥,欣赏着灯火辉煌的美丽夜景。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节日的喜庆氛围和女性的独特魅力
诗句原文: 二十年来一梦归,楚台秦馆事应非。 春魂想化西园蝶,犹向碧桃花下飞。 译文: 二十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楚台和秦馆的事情或许已经改变。春天的灵魂想要变成一只蝴蝶,依然在碧桃花下飞舞。 注释与赏析: - 二十年来一梦归:这里的“梦”指的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 楚台秦馆事应非:楚台和秦馆都是古时的地名,这里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