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释义】 隐居山林,在山边筑屋,深居野鹿群中。姓名何用世人闻? 一生无外物可留,只有几片秋山云。 【注释】 卜:选择,挑选。 依:依靠。 姓名:名声和姓名。 何用:为何。 身外物:世俗的名利、物质。 馀:余剩。 唯有:只有。 【赏析】 这首诗写隐者的高风逸趣,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喜爱和羡慕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隐者与世无争,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后半部分则写隐者淡泊名利,只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 江亭:即江边的亭子。绿荇:水边长着的浮萍。薰风:和煦的南风,暖风。极浦:远渡的河流。帆边:船头。清兴:清爽的兴致。与:给。同: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江南水乡景色的诗歌。 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江亭中欣赏初夏美景的情景。“依依”二字,写出了绿荇随风轻摇的柔美姿态,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特征;又通过“动薰风”,“望不穷”,写出了夏日江亭的美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陶醉。 颔联两句
十载吟秋卧翠微,三年宦薄日边归。 玉华花鸟应相送,依旧闽南一布衣。 注释: 十年来,我在秋天里吟咏着诗句,在青山的幽静中度过岁月,如今已离开官场回到家乡。 我三年的官宦生涯已经结束,现在回归到家乡,但仍然像在朝廷做官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玉华花鸟应该为我送行,因为我仍然是闽南人,还是一个普通的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官场后写给朋友的信中的一首
注释:我自怜我吟诗作赋的风月之才情,十载光阴已逝去,但三山旧地仍留有我的足迹。哪曾想到,曾经登上凌霄台的那条路,如今却成为了他人看花饮酒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在三山(指庐山)十年间所作诗词的回忆和感慨。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岁月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亲人的感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骊歌声断玉人遥 - 骊歌: 一种古代的诗歌形式,常用于离别时抒发情感。 - 声断: 意味着歌声已断,可能因为悲伤、离别或其他原因。 - 玉人: 指美丽的女子。 - 遥: 遥远。 译文:离别时的骊歌声已经停止,远在天边的亲人也变得遥不可及。 孤馆寒灯伴寂寥 - 孤馆: 独自居住的小屋。
【注释】 溪山:指山水。仙家:仙人居住的地方。莺声:指莺鸟啼叫声。春溪:指春季的溪流。涨沙:指溪流中的泥沙被水淹没。 【赏析】 “香雾蒙蒙湿翠霞,半帘残月到仙家。”首句写春晓时分,山野之间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仿佛是那美丽的翠绿山峦在轻轻颤抖,好像被这雾气所笼罩一样。第二句写春天的夜晚,月光从半开的窗帘里透进来,照在了仙家的庭院中。这里的“仙家”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隐士。全诗通过描绘春晓时分的自然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全诗,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技巧、语言、表达方式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鉴赏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赏析,“挽沙阳朱氏”是首联;“玉露幽兰忆泪泫”,“殡宫幽暗夜如年”,颔联写朱氏的悲伤心情;“空馀旧日香奁句,一度悲吟一怅然”,颈联和尾联写朱氏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挽沙阳:在黄河南岸,即今河南省中牟县一带。②凄切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结合重点诗句加以赏析。 “玉杯问月乾坤窄”:用“玉杯”比喻月亮,用“乾坤窄”形容天之高远,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发现天之广袤与月亮的皎洁形成鲜明对比。 “彩句吟秋鬼魅愁”:用色彩斑斓的诗句表达秋夜的凄清与孤独之情。 “千古神游何处在,若非蓬岛即瀛洲”:诗人以蓬莱仙岛作比
【注释】 野馆:指隐居的山馆,这里借指自己的居所。秋声:秋天的声响。淅沥(xīlì):象声词,形容雨打在物体上的声音。寒声处处疑:四处都似听到了寒冷的雨声。萧萧(xiāo):风声。卧听:躺着倾听。草木凋零人未知:草木凋零,人们却不知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深秋季节的景色,以及诗人对这种景色的感慨。 首句“淅沥寒声处处疑”,是说秋雨连绵不断,淅沥有声。这声音似乎到处都在
注释:在江边女子送别乘坐船的男子,他常常怀念春天纤夫折断柳条的情景。 不知归途多远,夜深了与月亮一起到红桥。 赏析:诗人以女螺、兰桡和春纤、柳条为线索,勾勒出一幅江上送别图。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清丽,富有真情实感,是一篇抒情佳作。首句写江上送别,二句写折柳送别,三句写梦中寻访,四句写月夜相会。 “长忆”二句,点明自己对这位纤夫怀有深情,因为纤夫对自己关怀备至,所以每当想起他时,总是怀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