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
注释: 微言 其八:这是第八首《微言》。 五百神龙嚼作麋:五百条神龙在吃糜(一种粗粮)。 盘空金翅正啼饥:盘旋在空中的金翅鸟,正在啼鸣着饥饿。 饥蚊聚食毫边血:饥饿的蚊子聚集在一起吸食着毫毛上的血迹。 鼓腹高谈懒不飞:吃饱喝足后,它们便高傲地谈论起来,懒得再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动物生活状态的长诗之一,通过对不同动物的不同行为和习性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
【注释】经笥:书囊。便便:整洁。回肠荡气:指诗思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神龙:比喻诗人的才华出众。破壁飞:形容文思敏捷,一气呵成。 【赏析】此诗赞美作者的诗才非凡,用“经笥”和“笔自奇”两个词组来表达他的学识渊博,用“回肠荡气”、“神龙破壁飞”两个词组来表现他的诗思跌宕,感人至深
【注释】 ①参赞三才:古代传说中,“三才”指天、地、人。这里以“三才”比喻天地万物。拟不伦:比喻与自然万物的形态不同。暖衣饱食百(bǎi)年身:意谓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过着安逸的生活。暖衣,穿温暖的衣裳;百(bǎi)年,一百年的意思。 ②裸虫:指没有毛发和鳞甲的生物,如蚯蚓、蝼蛄等。扰扰:杂乱无章的样子。成今古:形成古今。只有尼山一个人:指孔子是唯一一个能参赞三才的人,即孔子能够像自然界万物那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本题中,“混置蜂王统正偏,不知蜾族祭谁先”是说:蜜蜂的群蜂和单蜂都把蜂王放在巢内统治,它们不知道蜾虫家族祭祀谁为首领,这是对蜾虫的一种嘲笑;“瞢腾一觉黄昏后,了却蜉蝣十万年”是说:酣睡一夜到黄昏后,结束的是蜉蝣的一万年的寿命。这两句诗运用对比的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微言 其六”一句是全诗的总括,意思是:这组诗歌是《微言》的第六篇。性理良知秘不宣,争将愚智诱先天。“性理良知秘不宣”,意思是:性理良知是深奥的道理,是不轻易让人知道的。“争将愚智诱先天”意思是:人们争相把那些愚昧和智慧引到先天生上去。“貔”“枭”句,意思是:就像貔貅一样凶猛的狐狸,戴了头角的恶鸟,成了诱惑人的妖魅,喜欢聚集生徒号称为圣贤。“貔”即貔貅
【注释】 遇雨:指梅子落下来。 其三:即次句,第三首。 滴粉搓酥:指梅子。 艳语休:不要讲这种美艳的话语。 果然:确实如此。 苏州:今江苏苏州市。 银塘:指苏州城外的白莲塘。 孤负:辜负,辜负。 负荷:承担,承受。 华事:美好的事物。 汗共流:与汗同流,比喻一起受累。 【赏析】 此诗写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时诗人在苏州任知府。诗中描绘了苏州城内外的景致,表现了他为官一任,为民造福
注释: 一幅蒲帆得力多,朝辞箫市晚琴河。 私心却怪南风顺,不许蓬窗拥素娥。 译文: 一幅竹制的船帆非常有力,早上离开箫市晚上来到琴河。 心中却奇怪南方的风这么顺利,不能让那蓬窗下的月亮陪伴我。 赏析: 这首小诗是作者在旅途中即兴吟咏的一首小诗。诗人在归途中,看到一幅竹制船帆,感到十分得意,就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句“一幅蒲帆得力多”,意思是说,这一幅竹制的船帆十分有力,很有用处
少年行和仲则韵 朝醉歌楼暮战场,马蹄到处即家乡。 前驺不用操千炬,剑柄明珠百步光。 注释: ①《少年行》:乐府曲名,内容为抒发青春豪情壮志的诗篇。 ②“朝”和“暮”:这里指整天。 ③“前驺”:古代的一种仪仗,用马驾车,前面有一名车夫。 ④“操”:拿,持。 译文: 早上我在歌舞楼中饮酒作乐到晚上在战场上驰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自己的故乡。 前面的车夫不需要手持火把照亮道路,我的宝剑就像明珠一样耀眼。
蜗牛背着屋壁根延,上雨旁风保障坚。 蛮触荒唐君莫笑,随身宫殿即知天。 注释:蜗牛背负着房屋的墙壁根茎,它上承雨水,下挡风霜,保证了自身安全。 这就好像蛮横无理的人或国家,他们的行为荒唐可笑,但只要我们身在高处,就能知道他们的真相
注释:古苔瘦草静生香,展席阶前石气凉。五尺罗帷风不动,让他新月宿空床。 译文:古树苔藓生长得瘦弱而生机盎然,展开的席子摆放在台阶前,石头的气息凉爽宜人。五尺长的帷帐不随风吹动,任由月亮在空床上高照。 赏析:诗人在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的夜景之后,又巧妙地通过“他”字的使用,将诗人自己融入其中,使整个场景更显生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