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与求
【注释】 次曾宏父韵:这是诗人的自谦用语,因为这首诗是应和友人曾宏父之请而作的。 小雨经旬:已经下了十几天的雨。 户不开:指家里没有开门的意思。 隔墙青子:隔着围墙可以看到江边的梅树上挂着的青色梅子。 满江梅:指江边的梅树被雨水打湿了。 幽禽叶底:指鸟躲在树叶底下。 如相识:好像认识一样,指鸟叫声很悦耳。 睥睨(pì nǐ )空庭:形容目光斜视的样子。 欲下来:想下来。 赏析:
【注】: “叶公”即叶法善,是唐代著名的道士、方士。他曾经在湖州做过刺史,与曾宏父有深厚的交情,因此曾宏父特意为他送行。“霅川”是浙江一带的古称。诗中说曾宏父要前往霅川见内相叶公,可见曾宏父对此次行程十分看重。 隔溪花柳自无赖,烟淡风微恼杀人:隔着小溪的花柳显得有些调皮,轻轻的烟雾飘渺,微风吹拂着,让人感觉心烦意乱。 走向西家觅酒伴,芒鞋竹杖去寻春:我决定去西边的人家找朋友一起喝酒,带着一双草鞋
【注释】曾宏父,名无泽(一作无泽字元夫),北宋诗人。霅川,即霅溪。叶公,指叶清臣,曾任宰相,曾宏父的内相。见,拜访。次,即“赋”。扬舲,扬起船帆。系缆,把船缆拴在船桩上。多柳株,多柳树的枝条。风埃,风雨和尘埃。老行客,漂泊在外多年的人。鸥鸟,即鸥鹭,一种水栖鸟类。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友人赴浙东上任时所作的诗篇。首联写友人离京去浙东上任;颔联写友人此行将远离京城;颈联抒发对朋友的祝愿
【注释】 曾宏父:曾几的字。霅川:今浙江桐乡县北的南湖。叶公:即内相(宰相)叶绍翁,名梦得,字少逸,号石林。见:拜见。以诗为别:作诗告别叶绍翁。次其韵:依次他诗韵。自见:自己写诗来表达离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好友叶绍翁后所写。叶绍翁是一位隐士,为人清高而耿直,与曾几有深厚的友谊。曾几对叶绍翁十分敬慕,两人常在一起饮酒吟诗,相互唱和。此次送别时,曾几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给友人
【注释】 月波楼:即“镜湖”的别称,位于杭州西湖南面的孤山上。镜湖是西湖十景之一,因湖面如镜而得名。 突兀(wù rǔ):高耸的样子。 压郡城:把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楼的下面。 縠纹(hú wén):水面上皱起的波纹。 佳从事:指有才华的人。 胡床(hú chuáng):一种轻便的小凳子。 赏析: 《月波楼》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月下湖中之楼的景象和游子赏景时的心境
注释:柳树的枝条高低不一,隔开了桃林小径。万顷烟波,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渼陂美景。画手无人,只能描绘出平远的景色。风冷,小亭子也显得有些寒冷。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诗人以柳树为线索,通过描写柳树的高低、桃林小径的阻隔以及万顷烟波的美,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首句“柳株高下隔桃蹊”,描绘出了一幅春日里,杨柳依依
我们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微官似有不如无":这句诗意味着小官职位看似微不足道,甚至感觉像是没有。 2. "老去因循负壮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失去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变得安于现状。 3. "但得诛茅三亩宅":只要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土地,我就心满意足了。 4. "世缘端欲付轩渠":我把人生的缘分都看作是像车渠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好好珍惜。 下面是对应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词,诗人用“思家”二字为题,抒发了作者在客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客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中的“罢休”二字,既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也写出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可奈何。第二句中的“无聊”二字,既写出了作者在客中的生活寂寞、无聊,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最后一句中的“又到”,既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又写出了作者对春光难留的无奈。全诗词中,没有直接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注释:在虚堂中夜坐,自能神清气爽。因疲倦触屏,故更无端地打呵欠。感谢短烛陪伴我度过晚年,还用檀火校读《黄庭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宁静和舒适的喜爱,以及对年老体衰的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接受。首句“虚堂夜寂自神清”,描绘了一个安静、空旷的夜晚,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神清气爽,仿佛与世界隔绝。第二句“更仆无端倦触屏”,则是诗人因为过度疲劳而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只能不断地打呵欠
【注释】 未用:尚未使用。欣然:高兴的样子。白头新:白发的人。葱麦(cuī mài):指麦芒,这里借代为麦子。井大春:《庄子·逍遥游》中说,宋国有一个名叫“列子”的人,他驾车时,车前有八根麦芒挡住了道路。他便下车去把麦芒拔掉,然后重新上车,继续行驶。后来,人们就称做“拔苗助长的人”。扶风: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诗人未用时心情舒畅,想到可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