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
【诗句注释】 风林箫鼓合,春嶂画图开。 立壑歌和鸟,巡檐笑索梅。 诸公岂易得,十载是重来。 醉倒忘归路,呼童认屐苔。 【译文】 山林中响起了箫鼓之声,仿佛春天的山峦就在眼前展开。 站在峡谷里歌唱着与鸟儿们和谐共鸣,在屋檐下笑着索取梅花。 诸位贤才难以得到,十年后的重聚令人欣喜。 醉倒了却忘了回家的路,呼唤童仆辨认脚下的青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情景。首句“风林箫鼓合”
注释: - 古洞应曾到,依稀记石桥。 - “古洞”指古老的山洞,“应”是应该的意思,暗示着诗人曾经去过这样的山洞。“依稀”表示模糊不清,“记”表示回忆。“石桥”指的是山中的石头桥梁。 - 寒泉微洒雪,绝磴曲连霄。 - “寒泉”指清凉的泉水,“微洒”意味着泉水轻轻地洒落。“雪”指雪景,“绝磴”是指陡峭的山路。“曲”表示弯曲,“连霄”意味着连接天际。 - 野犬云间见,仙童竹外招。 -
【注释】 (1)逆:沿着。隐缘(yǎn yīn):沿水边,顺水行。流上:沿水流而上。 (2)淩(líng)危:高耸入云,凌驾于险峰之上,形容山峰之高。倩(qiàn)竹支:倚靠翠竹支撑。 (3)郑子谷:郑谷,唐代诗人,曾为处州刺史。郑谷与杜牧、李绅等同为晚唐诗人,有“大历十才子”之称。 (4)习家池:在陕西长安县西北,唐时为皇家园林。 (5)山猿哭:山中猿猴因悲而啼。 (6)野鹤知
《赠卢黄门朝言之四川少参》是明代诗人方献夫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西蜀之地的艰难经营和对国家局势的深切关注,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禁垣多献纳,西蜀此经营。” - 注释:皇宫的壁垒中充满了进献的建议和意见,而西蜀之地则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 赏析:这一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暗示了作者在宫廷中的活动和职责范围。 - 第二句:“四面穷输粟,三年未息兵。” -
诗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 - “爱石侵苔坐”:喜爱石头,坐在石头上(意指清静、自然)。 - “寻源夹涧行”:寻找水源,在溪流旁行走。 - “水流如得意”:水流动仿佛非常得意,形容水势强劲。 - “花好不知名”:虽然花儿美丽却不知道名字(可能表示其自然之美,不张扬而含蓄)。 - “采药供晨饭,捞鱼作午羹”:采集药材用来早餐,捞鱼用来做午餐(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译文
【注释】短世:指短暂的人生;将过半:指已过了一半;春缨(yīng):春天的缰绳,指缰绳上的春花;犊:小牛。把酒听啼莺:意思是在喝酒时聆听着黄莺的啼鸣声;□□□□□:这里指杜甫的诗作《杜工部集》中的一首;一勺羹: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联“短世将过半,春缨一濯清”,是说人到晚年了,已经度过了一半的人生
一泓远接银河流,云影天光日夜浮。 湖上有人空钓坐,此心原不为鱼谋。
云锁诸天迥不开,林园随处可吾杯。 兴来却爱溪山好,踏月东行问钓台。
傍柳随花过碧浔,疏蓬短艇泊溪阴。 披蓑带雨携童去,笑弄西湖春水深。
天畔群山紫翠堆,茆亭正在白云隈。 时时发兴凭高去,石径松风咏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