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三马图歌》。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蒲类海西春草生,云花雪片相鲜明。 注释:描述春天在蒲类海西边的草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春草,以及天空中飘散着云朵,花朵和雪花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美丽清晰。 2. 浓烟蓬勃中有物,鳞龙下地毛龙惊。 注释:天空中浓烟滚滚,烟雾之中似乎隐藏着什么东西。鳞龙(即龙)在地下出现,让毛龙感到惊讶。 3. 昨夜房星扫北斗,星精入胎霹雳走。 注释
赠顾长卿 碧梧风叶响虚廊,细葛轻含午夜凉。 不独疏萤能炤字,明河高映读书堂。 注释:在碧绿的梧桐树间,风吹动树叶发出清脆的响声,穿过空旷的长廊。细细的葛布轻拂着午夜的凉意。不仅是稀疏的萤火虫能够照亮字迹,明亮的银河高照书房。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长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的“碧梧”、“虚廊”、“细葛”等词语描绘出一个静谧、优美的环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注释】 芜城:扬州的别称。春雨涨江沙:春雨过后,江边涨满了泥沙。沙上红楼映远花:在涨满泥沙的沙滩上,红色的建筑倒映着远处的花。一抹浓烟万株柳:一阵阵烟雾缭绕,万千杨柳如烟似雾。紫骝嘶入玉钩斜:一匹紫色的骏马嘶叫着跑进了斜倚着玉石栏杆的楼阁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借古喻今,抒发感慨,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忧国忧民之心。 首联:“芜城春雨涨江沙,沙上红楼映远花。”
四月雨晴山路香,松花洒地鹤翎黄。 轻衫短笠荷锄去,斸得青芝一尺长。 注释:四月的天气晴朗,山中的道路弥漫着清新的泥土香味,松树的花瓣飘落在地面上,就像黄色的鹤翎一样。穿着轻便的衣裳,戴着斗笠,拿起锄头去劳作,最终挖到了一尺长的灵芝。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四月山中的美景和劳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通过赞美自然的纯净和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春江:泛指江河。泛:浮,漂浮。 鹭(lù):水鸟名,形似白鹭,嘴长而直,脚长而细,羽毛灰色。 翻飞:在空中盘旋、飞舞。 鹭自翻飞:形容鹭鸟在江上飞翔。 鸥(ōu):海鸟,形状像鱼鹰,背灰白色,腹部白色,嘴黑色。 浴:洗澡。 烟消:指日落,夕阳西下。 月落:指月亮落下。 潮平:指潮水涨到与岸边齐平。 山影沉沉:指山峦的影子压在渔村的屋脊上。沉沉,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 渔屋:渔船上的窝棚
【注释】 木兰:指梅花。零落:凋零。海棠:指春花。萧萧:形容风雨声。酿寒:酝酿着冷气。暗随:暗中跟随着。春梦:春天的梦。江干:江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伤春怀人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在送别好友陈禹玉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小诗。 首句写梅树已经凋零,海棠也已凋谢了。“零落”一词用得很传神,它不仅写出了梅、海棠枝头上残花飘落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情绪,为全诗奠定了凄清哀婉的感情基调
戊戌年(1788年)仲冬十五夜,我泊舟在吴阊门外,霜月映照江水。这时,同伯宏、子广和庸诸友围坐船上饮酒,张六姬弹三弦乐器,其技艺之妙让人陶醉。于是我便作歌赠给张六姬。 洞庭木落西风多,布袍起客登飞舻。 寒溪绕城月在水,渺渺烟树啼栖乌。 笙竽中断踏歌歇,美人盈盈坐霜月。 杯分绿醑艳金波,钏冷衣单露肌雪。 豪谈剧谑意已尽,座中忽出三弦客。 客年三十美丰姿,正是撩风弄月时。 青绒暖耳紫半臂
诗句:四时气候皆可变,何况鬓销青黛颜销红。 译文:四季的气候变化无常,更何况那青春易逝、容颜衰老呢。 注释: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气候,天气和气候;可变,可以变化;鬓销青黛颜销红,指的是青春易逝、容颜衰老;青黛,古代妇女用来化妆的一种青色颜料;红,红色,形容脸色好;销,消减;青黛颜销红,用来形容岁月无情地带走了青春与美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
兰竹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注释: 1. 江南:指中国南部的长江和钱塘江之间的地区,这里指诗人所在地。 2. 四月:指春季的第四个月。 3. 雨晴时:雨后晴朗的时候。 4. 兰吐幽香:兰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5. 竹弄姿:竹子摇曳着姿态。 6. 蝴蝶不来:蝴蝶因为找不到花朵而不来。 7. 黄鸟睡:黄莺因为找不到食物而睡觉。 8. 小窗风卷落花丝
《题画》 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 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描写一个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蒹葭(一种植物)凋零,水面上的寒气让人感觉寒冷。浪花和云的影子映在渔夫的渔竿上。虽然画已经画好了,但作者并不打算将它带走,而是选择留在这个地方享受这份宁静,同时还可以自己欣赏这画中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