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汝楠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 第一句“督兵后还省发吉州”,描述了在军事任务结束后,返回省政府处理公务的情景。 第二句“劳师久驻碧江濆”,描绘了长时间驻扎在碧江边的情景。 第三句“白鹭青螺证昔闻”,以白鹭和青螺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 第四句“已挂归心行省月,尚余游兴隔洲云”,描述了已经悬挂着回家的心愿,但游兴仍然旺盛,想要去隔岸观看云彩。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望岳亭 一峰南峙出平原,禅阁虚空启四门。 粤岭遥看连岳寺,蒸流近带引湘源。 归鸿几达天涯字,芳草曾伤楚客魂。 日暮倚栏愁骋望,淡烟疏树雨中村。 注释与赏析 1. “一峰南峙出平原” - 注释:一山耸立在南方,从平原上突出来。 - 赏析:此句描述了望岳亭所在的地理位置,山峰挺拔向南延伸至平原,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2. “禅阁虚空启四门” - 注释:禅意深远的阁楼
【解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在岳阳泛舟下武昌,呈给姚严二使君。颔联写诗人与姚严二使君的友情之深,相依为命,同甘共苦。颈联描写离别时的情景:船过鸭栏,看见沙滩上留下了船的痕迹;船行到鱼浦,只见浓荫遮天,树影相连。尾联写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①自岳阳泛舟下武昌呈姚严二使君(《登黄鹤楼》) 译文:炎炎盛暑,征路难行,我们来到洞仙,住在这里。②徒从便随渔客棹
紫盖千盘山转幽,还分岳色绕潭州。 紫盖山的顶峰如同紫盖一样层层叠叠,山路迂回曲折又显得十分幽静,山上的景色仿佛是分开了一样地环绕着潭州城。 朱张院启松阴静,屈贾台连岸月秋。 朱张院的大门紧闭,只有树荫下的松树显得格外安静;屈贾台则连接着河岸,月光下映照出一派秋天的景象。 泉折九回归洞壑,峰开一面见江流。 泉水在曲折中汇入深洞,山峰一侧露出水面,可以看见江水的流动。 官程且逐闲行伴,肯信吾能尽日游
【诗句释义】 岘山:指山名,因三国时刘备曾驻军在此山而得名。 雨花春色满香关:雨花是地名,香关是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汉阳门外一带。 湖水悠悠对客闲:湖水荡漾,湖面上飘着片云,鸟儿在湖面上飞来飞去。 帆带片云归鸟外:渔船带着片云飘向湖面之外。 石延苍藓出林间:石壁被青苔覆盖,显得苍郁。 支遁栖禅正买山:晋人支遁隐居于此山中。 不是为扶鸠杖出:这里用“扶鸠杖”比喻拄着拐杖。
注释:雁峰不尽,城南的美景无尽;咫尺的丛林,也让人向往。药径盘回,初入寺院时,禅房行遍,又看山景。打开帘子,鸟飞下来窥探经室的情景;打扫床榻,风归闭门的竹关。自是世俗之情牵累我的官位,白云长日与僧人共度闲暇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游览雁峰花药寺并抒发感慨的诗作。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花药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与僧徒共度悠闲日子的愿望
【解析】 此诗的注释: 1. 南皮:指汉献帝刘协封曹丕为陈留王时的封地,在今河南商丘。驾:通“甲”,指代车。返:归。西园:指汉献帝刘协的御花园。岁欲周:一年快要结束了。 2. 王门:皇帝的宫门。巨丽:雄伟壮丽。羁旅:旅途之中,指在外做官的人。叹飞浮:感叹自己像飞鸟一样,随飘忽不定的行踪而漂浮不定。 3. 旷望:即“望”。因:凭借。风:乘着风。泛:泛舟而行。新秋:初秋,指初夏至初秋之间。 4.
注释: 1. 迢遥乐平境,寥泬潇湘空。 - 迢遥:遥远。 - 乐平境:指乐平县。 - 寥泬:空阔、空旷。 - 潇湘:泛指湖南一带。 2. 日月光相照,兰椒气未穷。 - 日月光:太阳和月光。 - 兰椒:香料。 - 气:香气。 - 未穷:未尽。 3. 大招三楚内,余怨九秋中。 - 大招:指屈原的诗《大招》。 - 三楚:指楚国。 - 余怨:指屈原被贬后对楚国的不满。 - 九秋:指秋季。 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题属于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层级。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从意象构建、手法运用、篇章结构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该诗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指出诗句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注意不要只答出某一方面,要力求全面。如第3句,“九州”指全国。“分职贡”,指各地将地方特产进献朝廷
注释: 1. 癸亥暮秋:指农历十月,古代以干支纪日,癸为天干之一,亥为地支之一。 2. 遣祀山陵:派遣官员祭祀山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 3. 恭览七陵御寝:恭敬地观看皇家的陵墓和寝殿。 4. 五陵通:指的是五座皇陵都连接在一起。 5. 路转红门望郁葱:道路转弯时,可以望见那红门郁郁葱葱的景象。 6. 秘室孝缘:秘密的地方,因为孝道而设立的。 7. 清班礼视:清正的官员们在那里行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