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楠
《对勘呈吴少槐吏部》是明代诗人卢楠创作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以及赏析: 1. 汉法终怜天地宽: - 注释:汉代的法律最终怜悯天地的宽广。 - 赏析:《汉法终怜天地宽》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汉代法律的同情和赞赏,认为汉代的法律能够体谅天地的广阔,从而体现出其宽容和仁爱的一面。 2. 楚囚何恨岁时难: - 注释:被囚禁的楚国人为何怨恨时令艰难。 - 赏析:这句诗以楚囚自喻
注释:我买了一块地盖房,并不是没有地方,而是屋檐下的花朵和涧边的石头错落有致,很美丽。邻居老农因为我不拘小节,就经常借给我风凉的亭子让我睡觉。 赏析:诗人晚年退居乡村时,在屋前屋后种了一些花木,并建了一座风亭,供自己乘凉休憩,有时也邀邻人一起赏菊吟诗,自得其乐。本诗就是写他这种闲适的生活情趣的。首句点明“买茅”事由,说不是无地可买,而是因屋檐下、山涧边有花有石,所以觉得这地方很美
注释:江边峭壁高耸,云彩飘浮,秋日景色分外明丽。沙洲上的村庄,秋天的寒意刚刚散去,清新的空气弥漫在空气中。我走出门,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如同蓬草一样。我沉醉于舞蹈和歌唱之中,尽情地表达着内心的情感。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江畔峭壁耸立、云彩飘飞、秋色明朗的画面。第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沙洲村庄秋初时节的清新气息。三、四两句则是诗人自己走出户外,感受自然之美
寄孟龙川绝句 燕郊六月起秋霜,地振山倾薄日光。 吁嗒风云那有此,黄金台下断人肠。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句:燕郊六月起秋霜,地振山倾薄日光。 - 注释:在六月初的燕郊,天气突然变冷,仿佛是秋天一样。 - 赏析:这一句通过“起秋霜”和“地振山倾”两个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感受到的自然气候变化之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变化带来的不适感。 第二句:吁嗒风云那有此,黄金台下断人肠。 -
注释: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寒藤(téng):指山中老藤。 仙花:神话传说中山中有一种能生长千年不凋的花。 柴门:用木料、草等编成的门。幽兴:闲适的兴致。 赏:欣赏。 银壶(huó):酒器名,形似银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登上高处,远眺秋夜雨中的山水,见那古藤悬于绝顶,月光映照其间;江面经过秋雨洗涤,泛出碧光,仙女散花般的水花溅起,洒在江面上。他想到自己隐居深山
东望山东中麓山,赤城霞送主人还。 忽闻醉里松风曲,恰似刘伶善闭关。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东望山东中麓山”,描绘了诗人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时所感受到的震撼和敬畏。这里的“东望”不仅代表了地理位置,更象征着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追求和探索。而“山东中麓山”则具体到了某个地点,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之中。 “赤城霞送主人还”
卫河涨二首其一 河隍东望似东洋,簸荡中流日月光。 渔子舟人频顾盼,恰如五月下瞿塘。 注释:卫河是黄河与湟水之间的河流,此处泛指卫河的涨水景象。河隍东望似乎望向了东方的大海。河水在动荡中波光粼粼,映照着阳光。渔民和船夫们不断左顾右盼,显得非常惊恐。 赏析:卢楠的《卫河涨二首·其一》生动地描绘了卫河涨水的壮观景象,以及渔人和船夫们的惊慌失措。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形容词
【注释】当:面对。阶:台阶。黮:黑色,这里指松树的枯叶。傲霜:不畏严寒。梁栋:屋梁和栋梁,比喻人材。桃李:指春天开花结果的树,比喻有才华的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长安时所作。前两句为第一层,说眼前阶前的松树,尽管已经苍老干枯,但依然傲然独立,不与百花争艳。后两句为第二层,说要想使这棵松树成为栋梁之材,就要让它开出桃李之花,结出丰硕之果,而不是让桃李之花独领风骚。诗人通过松
闻华从化诵李中麓乐府词有忆寄上四首 其二 卢楠 㬅倩西辞金马门,酣歌特地引芳樽。 海上长谣王母宴,人间谪得岁星魂。 注释: 㬅:西周诗人、辞赋家,字子乔。 王母宴:传说中王母在瑶池举办的宴会。 岁星魂:指天上的岁星。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卢楠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共四首,此为第二首。全诗通过对古代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华丽的辞藻和深情的笔触
【注释】 匏子:即瓠子,古水名。横九滩:横过九个滩头。淇园:指卫国的园林,在今河南省卫辉县。苍竹:青色的竹子,这里比喻淇园的青竹。斩千竿:砍了上千竿。何如此日风涛恶:这怎么比得上今日的风浪凶猛。海湍:大海的急流。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淇园时所作,表现了他在风雨飘摇中仍保持清白节操,与世浮沉,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前两句写诗人在河上行走,横渡多险滩,砍伐大量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