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茅藉宇非无地,檐花涧石错相鲜。
西邻野老怜疏放,数借风亭凉处眠。
注释:我买了一块地盖房,并不是没有地方,而是屋檐下的花朵和涧边的石头错落有致,很美丽。邻居老农因为我不拘小节,就经常借给我风凉的亭子让我睡觉。
赏析:诗人晚年退居乡村时,在屋前屋后种了一些花木,并建了一座风亭,供自己乘凉休憩,有时也邀邻人一起赏菊吟诗,自得其乐。本诗就是写他这种闲适的生活情趣的。首句点明“买茅”事由,说不是无地可买,而是因屋檐下、山涧边有花有石,所以觉得这地方很美。二句承“买茅”而来,写诗人所见。“非无地”,即不是没有地方。但“买”字却说明了诗人对这块“地”十分珍视。“买”者,买来也。这里用了一个“非”字,表示否定,是说“买”来之后,并没有随意使用,而是特意用来栽花种石,使这处环境更加幽雅宜人;而“非无地”则说明诗人并不认为这处地方不值得如此费心经营,可见他对这处地方是十分喜爱的。三、四两句进一步写诗人与西邻野老的关系。野老,指隐居在村中的隐士。因为诗人不拘礼法,不守旧规,所以这位野老对他非常赏识。不仅不吝借给他风凉的地方休息,而且还多次邀请他到自己家的风亭中歇息品茗,享受片刻的清凉。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毫无雕琢痕迹,读来清新可喜;又平易浅近,明白如话,读来毫不费力,体现了晚唐时期通俗化诗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