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珠
注释: 潘园彭刚直公壁间墨梅:潘园的彭刚直在墙壁间留下了墨梅。 荣阳别业草萋萋,败壁犹然见旧题。荣阳别业:即东都洛阳的别业,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家。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乱草丛生,荒废了。败壁犹然见旧题:指墙壁上还留有当年留下的题词。 笔下许多刚直气,半由狂醉露端倪:指诗中充满了正直不阿的气节,而这种气节正是通过豪放不拘的酒后所表现出来的。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
徐步 徐步山隈与水隈,别无挂碍任徘徊。 案头积有新诗料,半是沿途拾得来。 注释: 1. 徐步:悠闲地步行。 2. 案头:书案上。 3. 新诗料:新的写作素材。 4. 半:一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诗人漫步于山水之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休提冤狱莫须有,但愿臣亡宋不亡。” - 关键词:冤狱、莫须有、臣、亡、宋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岳飞被陷害的愤怒和对宋朝命运的担忧。他认为岳飞是被冤枉的,不应该遭受这样的苦难。同时,他希望他的死亡能够保护宋朝,使国家免受更大的灾难。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岳飞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宋朝命运的深切关注。它体现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国家利益的责任感。 2.
【诗句解析】 - “谋害忠良罪莫饶,我为秦魄遣无聊。”: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秦桧的不满和愤怒。秦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奸臣,他陷害了许多忠良之士,因此被作者视为罪人。这里的“秦魄”指的是秦桧的魂魄,而“遣无聊”则表示作者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伤。 - “铁人亏得王前跪,臭气应由香火消。”:此句描绘了一幅场景,秦桧在面对王之前跪地认错的场景,以及他的臭气应该由香火来消除。这里的“铁人”可能是指秦桧的形象
【注释】 游圣恩寺登还元阁:游览圣恩寺登上还元阁。圣恩寺在苏州,还元阁即苏州城西北的吴山之巅。 朝来山气不胜寒:一大早,山里的空气令人感到冷彻骨髓。 古木长林面面攒:茂密的古树和丛林,四面都是。攒,指聚集。 旷览太湖三万顷:远眺那辽阔的太湖水面。 还元阁:苏州名胜之一。相传是张果老修炼之处,故名“还元”。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清晨登临吴山顶上还元阁,远眺太湖美景,有感而作
【注】: ①偕同人:一起。 ②韬光寺:位于浙江杭州,以春色著称。 ③精气华光:精华与灵气。泄一胎:指天地精华汇聚。 ④松篁(huáng):竹林和松树。绿霭:雾气,云雾。拥楼台:笼罩着楼观台阁。 ⑤山灵:山神。自写:亲手绘制。新图画:描绘的画卷。 ⑥高向天空张挂来:形容山神将画卷挂在天空上。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杭州韬光寺春景的。前两句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写山神把春景绘在云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 瞻拜司徒入社来,清高遗像肖灵台。 莫嫌香火缘今断,血食绵长万本梅。 注释: 谒邓司徒庙:瞻拜邓司徒的庙宇。邓司徒:指东汉时期南阳太守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土地及人民,此处指邓禹曾任的官职。 入社来:来到社庙。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这里指邓禹曾任职的地方。 清高:形容邓禹的品格高尚。遗像:邓禹的画像或塑像。肖灵台
【注释】 1、谋生:求生。2、乏术:缺少方法。3、织女:指织布的女子,这里泛指从事纺织的妇女。4、官商:官府和商人。5、渔利:谋取私利。6、阁:收藏。7、东南:这里指南方,指宋代经济中心所在地。8、机杼:织机的构件。 【赏析】 此为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在这首小诗里,借古讽今,以织妇的生活状况来反映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的现实。 开头两句,诗人以“谋生”二字点出主旨,接着写织妇们的处境与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诗人与相国山居的接触,写出了相国山居的生活情趣。“相国”,即相国寺,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大慈恩寺内。 第一句:意谓相国山居的主人,地位显赫,受到朝廷厚眷。 第二句:言其门庭若市,锦轴如林。 第三句:言山居主人虽然位极人臣,但因自己出身卑微,不能自荐,所以心中十分不平。 第四句:言自己的境遇,与别人不同。 【答案】
【注释】 洗砚池:指磨墨的水池。一泓澄净蓄山坡:一泓,形容水清;蓄,聚集。 帝子:帝王的儿子或女儿,泛指贵公子。手濯磨:手捧水来磨墨。 漾起:水面上泛起。 白蘋:白色的苹草,这里代指水中的浮萍。 点画:绘画的笔触和图案。 墨鱼:墨鱼,生活在水底的鱼类,墨色的鱼。多:数量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的“洗砚池”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诗人笔下的“洗砚池”,则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