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澄净蓄山坡,帝子曾经手濯磨。
漾起白蘋成点画,寒潭深处墨鱼多。
【注释】
洗砚池:指磨墨的水池。一泓澄净蓄山坡:一泓,形容水清;蓄,聚集。
帝子:帝王的儿子或女儿,泛指贵公子。手濯磨:手捧水来磨墨。
漾起:水面上泛起。
白蘋:白色的苹草,这里代指水中的浮萍。
点画:绘画的笔触和图案。
墨鱼:墨鱼,生活在水底的鱼类,墨色的鱼。多:数量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的“洗砚池”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诗人笔下的“洗砚池”,则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首句写洗砚池之“澄净”。这四个字,用得很精当。它既写出了洗砚池水的清澈透明(一泓澄净),也写出了洗砚池水的碧绿青蓝(蓄山坡),更写出了洗砚池水的静谧幽深(寒潭深处)。“蓄”、“澄”、“净”这几个字,把洗砚池的景色描绘得十分动人,让人看了仿佛看到了一泓晶莹剔透的清水、苍翠欲滴的绿色、静谧深邃的蓝色。
第二句写洗砚池之“蓄”(聚积)与“帝子”之“曾”。这里的“帝子”是泛指贵公子,他们常在山中游玩,喜欢在溪边洗砚池洗手磨墨。这一描写,使洗砚池有了灵气,有了生机。
第三句写洗砚池之“漾起”与“白蘋”。这里的“漾起”,是说洗砚池的水面上泛起了一层薄薄的涟漪;而这里的“白蘋”,则是以它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地写出了洗砚池水面上的波纹。
最后一句写洗砚池之“点画”与“墨鱼”。“点画”即绘画的笔触和图案。在这里,“点画”指的是水面上荡漾着的层层波纹。而“墨鱼”,则是对墨色的鱼的雅称。这一层意思,既与前面所写的水面波纹相呼应,又为整个诗句增添了几分诗意。
这首诗写得简洁明了,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白蘋成点画”的比喻,将水中的波纹比作绘画的笔触,形象生动而又富有诗意;而“寒潭深处墨鱼多”的比喻,则将水中的墨色鱼儿比作画家们精心创作的艺术品,使人联想到那一个个墨色斑斓的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令人陶醉。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