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永仁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寄养生书嘱令钞存,我家中有柳公,他喜欢养生之道。 才高识寡不能终天年,锻铁柳树下弹琴在竹林边。 饮酒好放浪傲睨权贵前,其意薄人世但愿为神仙。 子孙多修逸读遗篇得仙道,仙家书浩如烟精微难以传。 所留虽糟粕亦能破拘牵,公在蒙难时几席列瑶诠。 探讨熟似熟悉寄我意拳拳,洲岛邈难即楼居复迍邅。 静观聊意会恩义等云烟,安能写黄庭猿鹤相周旋。 注释: 1. 寄养生书嘱令钞存
【注释】 初秋杂咏 其九:初秋,初秋时节。杂咏,即组诗。第九首。须眉,胡须和眉毛。水中见须眉,指在水中映出须眉的形象。山僧,和尚。朴,质朴。供客,招待客人。亲摘,亲手采摘。园蔬,蔬菜。佐晓餐,作为早餐的佐料。 译文: 病体在秋风中更感寒冷,胡须眉毛常在水中显现。 山里的和尚虽然朴实无华,但他能为客人准备食物。 亲自采摘的蔬菜可以作为早餐,增添了食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场景
初秋杂咏 其六 闻钟端不是闻笳,静里秋声反忆家。 饭罢老僧相对坐,蒲团移近凤仙花。 注释:听到寺院的钟声并不是因为听到了胡笳的声音,而是静谧中听到的秋天的萧瑟之声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乡。饭后,我和一位老僧人坐在一起,他让我坐在靠近凤凰仙花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初秋时节的寺院生活,通过听到寺院的钟声和想到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与老僧人的交流
【注释】 烟火萧然:烟和火稀少。里巷空:街巷中人迹罕至。半借:部分借用。甓(pì)湖:砌成的湖。凄凉促织:凄清的蟋蟀声。促织:蟋蟀,又称促织子、秋虫,善鸣。喧嚣的蟋蟀在秋天夜里发出嘈杂的声音。织得愁丝几万丛:形容蟋蟀叫得声音烦闷,像织布一样密集而不停。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深秋季节里巷的寂寞景象的感受,通过对比来表现。首句“烟火萧然”是写深秋天气里,街巷里人迹罕至,烟雾缭绕,一片寂静萧条
有云蒙谷步履难移起立需杖扶之闻而呜咽与林翁掩面挥泪 注释:有句云:“云蒙谷步履难移,起立需杖扶之。” 意思是说,云蒙谷地势险要,人们很难行走,需要依靠拐杖才能站立。听到这消息后,人们不禁感叹不已,甚至泪流满面,与林翁一起掩面流泪。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云蒙谷地势的险峻和人们的生活困难,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同情。 公年才四十,忧国发早白。 注释:注释:公年才四十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收到石榴后的喜悦心情,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 首句“炎方产果物,得此朴素质”描述了石榴来自炎热的地方,具有质朴的质地。 第二句“寄来忧患馀,分甘口难述”表达了诗人收到石榴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 第三到第八句主要描述石榴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 “结体大如拳,含浆润同蜜”描绘了石榴果实的形状和质地。 - “备尝艰苦人
【注释】 1. 难所:指监狱。夜不贴席:夜里不能睡好觉,比喻生活困苦。2. 林翁:指林逋,字君复,北宋杭州人,以隐逸著称。3. 料理盥水糜粥:收拾、准备盥洗用品,做稀薄的粥吃。4. 推心置腹:用赤子之心待人。5. 伊何流:为什么?6. 空拳奋:空手而战,形容毫无办法。7. 锁声琅琅:形容铁锁的声音响亮,也形容声音大。8. 柝声凄:梆子声凄厉。9. 寒鸡:天色寒冷,鸡叫声凄厉。10. 高枕:枕头高
【注释】 索药书:寻找治疗疾病的药书。轩岐:《黄帝内经》中称黄帝为“轩辕氏”,岐伯为“岐伯氏”,所以后人把《黄帝内经》简称为“轩岐书”。 了了:(明白、清楚)。 自谓:自我感觉。 了晓:(明白、清楚)。 穷要渺:穷尽细微之处。 庸医:庸碌无能的医生,这里指医术低劣的医生。 壶天: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比喻人间。 起疴:病初愈。疴,病。 诚恐:实在担心。先朝露:喻人的寿命短促。朝露,早晨的露水
瓶兰次蒙谷韵 嗟哉王者香,幽谷纷未静。 采撷人自喧,讵夺山巾性。 春风不入帷,秋月照孤境。 赖此数日妍,芳馨弥老劲。 注释: 1. 嗟哉王者香:感叹王者的香气(指兰花),王者通常代表着高贵、优雅的气质。 2. 幽谷纷未静:幽谷中的兰花还没有完全盛开,显得有些杂乱。 3. 采撷人自喧:采摘的人声也显得有些嘈杂,因为兰花的美丽而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 4. 讵夺山巾性:难道会失去山野间的朴素本性吗
【注释】 1. 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2. 贫女:贫穷的女子。自村野:出自农村或乡下。 3. 使君:古代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人的朋友。觉姣好:觉得美丽。 4. 不以色事人:不要以美貌作为侍奉别人的条件。 5. 进退一以道:无论进升还是退步都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做。 6. 视之若蒿草:嫉妒她的人把她看做是杂草,比喻小人的诽谤和诋毁。 7. 金石不可槁(gǎo):金属和石头不会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