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弼
【译文】 我等待张华的宝剑时,已为时太晚,我以徐孺先生之谊待我,也过于疏远。 【注释】 1.张华: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2.徐孺:即徐稚(164—247),字孺子,庐江皖县(今安徽怀宁)人,东汉末年隐士。 3.榻延:指请他做官。 4.疏:疏远
这首诗以"园居"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画面。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首句:篁韵松涛入耳清,诛茅欣见径初成。 - 关键词: 篁(竹林)、韵(声音的韵律)、松涛(松林的声音)、诛茅(砍伐竹子建茅屋) - 注释:诗人在竹林中感受到自然和谐的声音,听到松涛声,心情愉悦,决定砍伐竹子建茅屋。 - 赏析: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
金鼓声阑剑戟收,使君回上雅歌楼。 樽前一节清商曲,销尽穷边万里愁。 注释:金鼓声渐渐停下,剑戟收放,使君回到了雅歌楼上。在酒樽前,一曲清商之曲响起,仿佛能将那遥远的万里之愁全部消散。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陶弼的作品《安城即事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的边城景象,金鼓声停,剑戟收起,使君回到雅歌楼上。在悠扬的酒樽前,一曲清商之曲轻轻响起,仿佛能驱散那遥远的万里之愁
诗句如下: 合浦还珠旧有亭,使君方似古人清。 沙中蚌蛤胎常满,潭底蛟龙睡不惊。 翻译如下: 在古老的合浦之地,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亭台,如今它依然矗立在那里。那里的使君就像古代的君子一样,保持着清白无暇的品德。 在沙滩上,蚌蛤的卵充满了整个壳,仿佛是大自然孕育生命的摇篮。而深潭底部,蛟龙沉睡,似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 赏析如下: 此诗通过对古亭和自然景观的描绘
注释: 1. 寄郁林郡守姚道源:写给郁林郡太守姚道源的信。 2. 越裳济海喜天晴: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越裳国的人乘坐船只渡过大海,来到中国。他们看到晴朗的天空,非常开心。 3. 五叶戈船不度兵:指五叶的战船没有经过战争而到达了目的地。五叶是指战船的数量,五叶戈船不度兵意味着他们的战船数量很多,没有经过战争就到达了目的地。 4. 尧舜远方皆乐国:尧舜是古代的两个贤明君主
注释: 登高望远,夜半时分,孤城之上百尺高楼,在杂乱的虫鸣声中打开一尊酒。 忧心国事的诗人,日日夜夜,南面的云彩萦绕着他,而恋慕皇帝之心则随着北斗星转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登高望远时创作的。首句写景,以“百尺台”、“乱虫声”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气氛。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第三句写日、云、星三者的运动,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最后一句写情
注释: 顺应庙——顺应庙,指的是顺从、迎合。 白崖山下古松青,暂卷牙旗谒庙灵。 白崖山,在今安徽寿县东北。 古松青,指山上苍翠的松树。 暂卷牙旗谒庙灵,暂时收起军旗,去参拜神灵。 牙旗,军旗。 见说昆崙关北畔,曾将草木作人形,听说昆仑关一带的边民,曾经把草木当作人物来崇拜。 昆崙关,位于今青海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军人在前往昆仑关的路上,见到当地人民对草木的崇拜
诗句原文 月氅星冠七丈夫,远看虽有近还无。 译文注释 仙山高耸,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令人神往。 瑶池仙子,翩翩起舞,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山瑶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 得莫欣欣失莫悲,古今人事若花枝。“得”与“失”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得”与“失”是相对的,“欣欣”和“悲”也是相对的。诗人在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中感叹人生短暂,人世变迁,世事无常,一切美好事物都像花枝那样易逝。 (2) 桃红李白蔷薇紫,问着春风总不知。桃花红了,李白飞了,蔷薇开了,春天的使者——春风也去了。诗人问着春风,春天究竟去了何处?诗人在花开花落
【注释】 思甘泉水:思念家乡的甘泉。通判:宋代地方官职名,掌管一路或一州行政事务。景范:指苏轼。梁:指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屯田:屯田是宋代政府设置于各地屯垦军马、耕牛、种子等物资的一种军事性质的机构。“二井”即二处井。凿通:打通。千佛塔:指塔里有许多佛像。七源流济万人家:形容水源充沛,灌溉万家。池心:池的中心。青天:青色的天空。白雪花:白色的雪花。见酿:酿造。宜:适宜,合适。残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