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礼
【注释】 避俗轩:指隐居之所。 地僻便知城市隔:偏僻的处所,自然能感觉到城市的喧嚣。 心清自爱水云闲:心境清净,自然会喜欢水和云的悠闲自在。 障尘不用西风扇:障(障),遮。用屏风挡住尘土,不用西方的风扇。 香篆溟蒙正下关:香炉里的香烟缭绕着,弥漫在朦胧中。 【赏析】 首联两句是说诗人居处僻静,远离都市的喧嚣,所以感到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近。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烦,以及他渴望远离喧嚣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夜静无风水自波 -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江水平静地流动,没有风也没有波浪。这里的"水自波"意味着水面上的涟漪。 2. 隔江灯火数陵坡 - 在江对岸,可以看到几座山上的灯火点点闪烁。"陵坡"可能指的是山顶的斜坡,这些灯光映照在江面上。 3. 消樽不属今宵事 - 这里的"消樽"可能是指酒壶或酒杯,"不属今宵事"表示这杯酒不属于今晚的事情,或者不适合今晚的气氛。 4.
【注释】 探潮阁: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为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孤巘:高耸的山峰。岌青冥(jíqīng):高入云霄的样子,形容天高远。约束:使…受制约。汴京:即汴水,指黄河。淮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从东到西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往事不堪回首望:往事已不可追忆。倚栏斜日看潮生:凭栏远眺,夕阳映照下的江水波涛滚滚。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扬州探潮阁一带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所见所感
【注释】 1. 何家港舍舟步至新河口:何家港,即今安徽怀宁县何家港乡。舍舟步,指下船步行。新河口,地名,位于何家港下游。郭公,指南宋名臣郭京。勾唤,招唤。鲥,一种鱼。水,这里指河水。上滩,泛指在河滩上游玩。闲客,指游客。招要,邀请。鸥,指水鸟。上滩,泛指在河滩上游玩。树头,树枝的顶端。依约,隐约可见的意思。桅竿,船上用来支撑帆篷的木棍,也泛指船。 2.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小诗
【注释】 和章冠之:应作“贺章冠之”。章,指诗人的朋友;冠之,名。章冠之,即章冠之作,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光阴转眼(zhuàn)去如飞,闹过清游正及时:时光流逝,像飞驰的箭一样快,而此时正好可以出游。 春事到今难著语(zhù yǔ):春天的事情到现在难以说出。语,说。 鸟声无奈只催诗(wéi ruò):鸟儿的鸣叫声只能催促着人写诗。 日烘花气侵轩户(hōng):阳光使花香扑面而来,温暖了窗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主题思想的理解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来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纪实诗。首联描写诗人来到新河口时的情景:夹岸的芦苇挡住了日光,拍击着岸边的浪花溅湿行人的衣服;颔联写诗人站在江边等待渔船经过,隔江传来渔民的声音;颈联描绘诗人买鲈鱼的情景。 【答案】 译文:夹岸的芦苇挡住了日头
注释:我行山中时,手执三尺长的虎形杖,回来时喝的是十分好的鱼枕蕉。 喝完酒后我招来船儿唱歌,冯夷也该是感动得流泪了。 赏析:此篇写游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狼山”即指狼山山。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山之后写下的。 首句“行携三尺虎臂杖”,点明携带之物。“虎”字暗藏“武”字,说明作者此次游山的目的是“武”。而“行携”则暗示此行的目的并非游山,而是“猎”
注释:天天思念故乡,如今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故乡的景色却与以前有所不同。江边的鸥鸟应该也会嘲笑我,为什么我满身都是尘埃。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他日日夜夜地思考着如何回家,但每次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然而,今天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可以回到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去了。诗人用“日日怀归”来形容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每天都在期待着回家的日子
【注释】狼山:今江苏省南通市狼山。贪恋微官未得闲:指诗人在乡里做小官,不能专心治民。二年乡梦绕狼山:意思是说这两年乡间的生活时时萦绕在诗人的梦境中。真个:确实。杳霭间:深远幽暗之处,意指狼山深处云雾缭绕。 【赏析】此诗是一首纪游之作,抒发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首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虽为地方小官但不得闲暇,而家乡之景又常常浮现脑海的复杂心情。第二句点出“乡梦”,说明自己一直未能忘怀故乡
狼山 裹了青衫簪了缨,此身便是一浮萍。 五年客路春风熟,千里乡关夜月明。 华鹤归来惊物变,白狼依旧逼人清。 山中老宿争迎我,辑杖相呼问甲庚。 【注释】 ①裹了青衫:穿着青布衣服。 ②簪了缨:把帽子上的饰物插在头上。 ③浮萍:随风飘荡的浮草。 ④华鹤:指归途之鸟。 ⑤物变:自然景物的变化。 ⑥甲庚:古代历法。这里指干支纪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狼山时所作,表现了他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