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公升
【注释】 1. 往岁:过去。贪奇览:贪求新奇的游览。 2. 今:今年。遂考槃:于是停止游赏。 3. 门前溪一发:指门前的溪流,一发即一点。 4. 我作五湖看:我像五湖一样去遨游。 【赏析】 这是一首归隐诗。诗人因厌倦官场生活,故于前年弃官而归,现在又准备到山中隐居了。全诗以溪水泛涨的景象,抒发了诗人隐居的愿望。 “溪上”二字起笔,点明题旨。诗人以前年在溪边观赏奇景的经历为引子,表达自己厌弃官场
冬夜独坐 庭幽蛰谈口,烛尽辍书卷。 墙外醉客喧,堪憎更堪羡。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描写了冬夜的寂静与热闹,以及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庭幽蛰谈口”,描述了庭院深处的寂静氛围,而“蛰”则是昆虫在冬天的休眠状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心情,暗示着孤独和沉寂。 第二句“烛尽辍书卷”,则展现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当蜡烛燃尽时,诗人不得不停止阅读,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对知识渴望的一种体现。
【注释】: 尘欺双鬓少:尘,指尘土;双鬓,即鬓发。 春寄一枝多:寄,寄托;一枝,即花蕊;多,数量词,这里指“一簇”或“一朵”。 为报花神道:为,为了;道,告诉。 晴天载酒过:晴天,晴朗的天气;载,装载;酒,指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和韵诗。首句写自己年岁虽老而精神不衰,二句写春天里赠花之多,三句写报答花神,四句写在晴朗的好日子里载着美酒去赏花。 全诗写得平实无华,自然亲切
万里平泉梦,谁怜创业难。“已闻封树伐,敢惜赐书残”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亲人遭遇不幸的无奈与悲伤。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双重忧虑。在古代,“鹰击”和“乌栖”常用来比喻国家和个体的困境,而“长平门下客”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曾经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他未来的命运和挑战。 1. 诗中意象分析: - “鹰击”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雄壮,同时也隐含着国家面临外敌侵略时的危机。诗人通过这种象征
秋怀 钱塘八月潮,胜绝闻古今。 吴儿识潮耳,不识潮之心。 注释与赏析: 1. 钱塘八月潮:描绘了杭州钱塘江在八月时的壮观景象,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 胜绝闻古今:意指钱塘潮水的美景已经传遍古今,成为人们口中的美谈。这里的“胜绝”意味着钱塘潮的美丽程度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江河之水,成为了一个传奇。 3. 吴儿识潮耳,不识潮之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帝:指皇帝,帝王。历千年统:统治了几千年的历史。神州:指中国。百代居:在历代中居住。但看今日事,莫信古人书:只看现在的事情,不要相信古代的书。【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句写历史久远,后句写现实,全诗抒发的主旨是:不能因古书中记载的古代事情就盲目地相信它们,因为历史是发展着的。 “杂咏”是诗的标题,意思是随意咏叹。此词为作者所写,但内容却非出自本人之手
【注释】 杂咏:杂言诗。 胡羯(xiá jié):指北方的鲜卑、柔然等少数民族。 宁知分:岂能知道他们的界限在哪里呢? 建武: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这里代指南朝梁朝。 赤眉:西汉哀帝时农民起义军,后为王莽所灭。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以“杂咏”的形式对历史上南北分裂的局面进行了评论。首句“胡羯宁知分”,指出了当时北方民族不能分辨中原和北地的区别,这反映了当时南北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状况
注释: - 诡御羞禽获:用诡计驾驭着猎鹰,把猎物捉来。诡,这里指诡计。羞禽,即“羞鸟”,泛指猎鹰等猛禽。获,指捕捉。 - 随车忍兽呼:随着车子行进,忍受野兽的嘶吼。 - 为驱须桀纣:是为了驱赶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恶人。 - 竞逐欠陈吾:为了追逐他们而相互争胜。陈吾,指陈国的人,这里是借指那些互相争胜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狩猎活动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猎杀猛禽是残忍的行为,应该避免。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最后综合全诗做出总结性的赏析。 “闻息有变”意思是:听闻你的呼吸声有了变化,这是不祥的预兆。“斗粟将谁憾”意思是:一粒粮食尚且要担心,更何况是朝廷呢?“关弓只自怜”意思是:只能独自哀叹自己的命运。“竟成瓜蔓摘”意思是:结果竟然像瓜藤一样被连根砍断,真是可悲啊!“深愧棣华翩”意思是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飘蓬未敢怨途穷 - “飘蓬”比喻随风漂泊不定。"未敢"表示不敢或不愿。此句意指诗人虽身处飘泊之地,但并未因此而抱怨或感到无望,体现了一种豁达的情怀。 2. 晋殿吴宫事亦空 - 晋殿和吴宫,分别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个著名宫殿,通常与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事亦空”意味着这些历史遗迹虽然宏伟,但已不再具有实际的政治意义或价值,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虚无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