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渊耀
咏松 矫矫亭亭骨干孤,风吹霜压不须扶。 —— 描绘松树高耸挺拔的姿态,即使在严寒和压力之下,也毫不动摇。 悬知素有凌云节,肯受秦朝五大夫。 —— 暗喻松树的坚韧和高洁,不受世俗五大夫之位的影响。 注释: - 矫矫亭亭:形容松树笔直高大的样子。 - 骨干孤:指松树的主干非常突出,孤独地支撑着整个树木。 - 风吹霜压:形容自然环境恶劣,但松树依然屹立不倒。 - 不须扶:即使受到风霜的考验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和理解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赊”是“借”的意思。 【答案】 译文:夜深人静我独自在小窗下坐着,一阵凉风拂面吹过,轻轻吹落了柳树的梢头;天空中的云彩很淡,映照在河面上。 我怀抱着明月
清晨,寺里的晨钟悠扬地响起,清脆悦耳,回荡在朝阳初升的窗前。 我独自一人端坐窗边,窗外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探视着我。 庭院中幽静的石阶上有阵阵风声传来,它自吹而来,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那芙蓉花淡雅如我,清丽脱俗,恬淡无瑕。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独自欣赏自然风光的诗。诗中的"晨钟"、"明月"、"幽阶"等词语都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中
【注释】 咏梅二首:作者在《梅花》诗中曾写过“年年为探春消息,折尽寒枝笑语中。”这首诗即是作者咏梅的第二首。 冷淡清幽迥不群:意即梅花虽淡雅清香,但却与众不同,它不受世俗尘嚣所染。 春风开落任纷纷:意即梅花在春风中开放、凋落,随随便便,自由自在。 格高不入时人眼:意即梅花的香气高远清雅,不是庸俗的人所能赏识。 雪里闻香始识君:意即只有在雪地里才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才知道它是真正的君子。 赏析:
【注释】 忽:突然 适:正好、刚好 方晴:刚刚放晴 散帙(zhī):展开卷轴,指打开书籍 开尊:打开酒杯,指饮酒 良夜:美好的夜晚 小隐:隐居的人 将学稼(jià):准备学习种庄稼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通过写夜雨中偶遇友人的闲话家常和饮酒赏景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及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之情。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恬静淡雅,风格清新隽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
夏日闲居 竹里还兼卧竹楼,习书芭叶净堪收。 云来窗薄浑疑雪,雨散幽林忽似秋。 注释: 竹里:竹林中。 兼:又。 习:练习书法。 芭叶:芭蕉叶。 收:指收藏。 云来:云彩到来。 窗薄:窗户透明。 疑雪:像雪一样洁白。 雨散:雨后散开。 幽林:深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诗,通过描绘夏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竹里还兼卧竹楼”
咏梅二首 主人为爱梅花好,时向邻家买地栽。 月影破窗三五点,冷香时递暗风来。 注释: - 主人为爱梅花好,时向邻家买地栽。 - 主人非常喜爱梅花,常常向邻居购买土地,亲自种植梅花。 - 月影破窗三五点,冷香时递暗风来。 -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几点斑驳的光影;梅花的冷香味随风飘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他不仅喜欢梅花的高洁品质,还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注释: 1 "泊舟虎山桥" - 描述诗人在虎山桥停船的情景。 2. "春寒风压酒" - 春天的寒冷天气使得气温较低,风力较强,可能影响了酒的品质。 3. "水满月平桥" - 形容河水水位很高,月亮倒映在水面上,使得桥面与水面几乎水平。 4. "何处渔樵客" - 询问或寻找那些在岸边捕鱼、打柴的人们。 5. "歌声到暮潮" - 指渔民或樵夫们唱着歌直到傍晚的潮水。 译文: 停在虎山桥上
【注释】 秋日闲居:秋日的悠闲日子。 闲坐青松阴, 闲:闲暇,无事。青松:青翠的松树。 遥看云起:遥看(远远地观看)白云飘荡而起。 白云如孤峰, 如:像。 孤峰:孤独的山峰。 半落青松里:一半落在青松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日闲居时,看到天空中飘动着洁白的云彩,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孤独的山峰,部分落在青松之中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自然之美
【注释】 1. 再过陈园即事:重游陈园。 2. 临风独往路:面对清风独自行走在小路上。 3. 晴雨淡相因:晴天和雨天,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景色。 4. 远树红初见:远处的树木开始显现出红色的花朵。 5. 荒畦绿尚匀:荒芜的田地里绿色的植物仍然均匀分布。 6. 篱中过流水:在篱笆间走过一条小溪,水流清澈见底。 7. 竹里出幽人:在竹子之间走出一个幽静的人。 8. 鉴远寒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