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浩
【注释】 《野菜谱》是明代诗人高启的组诗作品之一,共二十首。“野菜谱”是其诗集的篇名。《乌蓝担》是其中的第十九篇,描写了一个人扛着重担回家的情景。 译文: 乌蓝担,担不动。 去时腹中饥,归来肩上重。 行路迟日暮,还家方早炊。 赏析:《乌蓝担》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挑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诗歌以“乌蓝担”为引子,展现了挑夫沉重的生活状态。他不仅需要背负重担
注释: 马齿苋,一种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像马的牙齿一样尖锐。马齿苋是一种很好吃的野菜,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经常用它来做菜肴。在风俗习惯中,元旦(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吃野菜的传统日子。所以,很多人会在这个节日里采集马齿苋来食用。 何事年来采更频,终朝赖尔供餐饭。 为什么今年采集得更频繁呢,只是因为你一直为我提供饮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马齿苋的喜爱和感激之情。马齿苋作为一种美食
【注释】 1. 藩篱:篱笆。 2. 延蔓草:蔓延的野菜,即蒲公英。 3. 青袅袅:指青青的、柔软下垂的样子。 4. 薪贵谷不收:柴火很贵,收不到柴禾。 5. 折藩篱煮藩篱头:割掉篱笆上的野菜来煮汤。 【译文】 篱笆上长满了蔓延的野菜,它们紧贴着篱笆生长,青翠柔嫩。今年柴火昂贵,收不到柴禾,只好砍倒篱笆来熬制汤水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农村人因为柴火昂贵而不得不放弃种植粮食
青蒿儿,才发颖。 二月二日春犹冷,家家竞作茵陈饼。 茵陈疗病还疗饥,借问采蒿知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蒿草的利用。诗中通过对比春天的寒冷与家家户户制作茵陈饼的热情,突出了蒿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一句“借问采蒿知不知”,表达了诗人对蒿草的好奇和询问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注释:青蒿儿,指蒿草。颖,嫩芽。二月二日,农历二月初二,古代以这一天为龙抬头的日子
【注释】 野菜谱 其二十一 马拦头 马拦头,拦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 只恐救荒人出城,骑马直到破柴荆。 【赏析】 《野菜谱》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组七言诗,共二十首。此诗是其中第二十一首。 首句起韵,“拦路生”即“拦路虎”。这两句说:马挡在路上生长,我要拔除它,好让马顺利通行呀!这里既写了马,又写出了人;既写出了马的习性,又写出了人的主观愿望。 三、四句说:只怕那要救济饥荒的人从城中出去
野菜谱其三十一 抱娘蒿 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 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 释义:抱娘蒿,它的根系紧紧相连,即使分离也如同胶水一般难以分开。你难道没有看到昨天有人在客船中出售这种植物时,孩子抱着母亲哭泣却不愿意放手的场景吗?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磐创作的《野菜谱·其三十一·抱娘蒿》中的诗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抱娘蒿结根牢固的特性。同时
【注释】 野菜谱 其三十 乌英 乌英花,即乌英菊,一种花卉。乌英菜,指以乌英花和乌英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菜肴。菜可茹兮,意为可以食用。花可爱,意为非常美丽。连朝摘菜不聊生,意为整天忙于采摘蔬菜,以至于无暇顾及其他。岂有心情摘花戴,意为哪有心思欣赏花朵呢? 【赏析】 《野菜谱》是一部介绍各种野菜的诗歌集。这首诗写的是乌英花和乌英菜。 “乌英花,乌英菜,菜可茹兮花可爱。”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
【注释】 野菜谱 其二十八:这是《野菜谱》中第二十八个食谱。 倒灌荠:一种生长在旱地的植物,其地下的根茎可以作为食物。 生旱田:在干旱的土地上生长。 上无雨露下有泉:意思是说它的根部虽然没有受到雨水的滋润,但因为下面有泉水的滋养。 抱瓮不来还自鲜:意思是如果不用人工灌溉,它的根系也能保持新鲜。 造物冥冥解倒悬:意思是大自然的力量能够解除倒悬之苦。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野菜谱中的一道菜——倒灌荠
【注释】雁肠子:指大雁的内脏。 遗沟壑:落入深沟。 两翼低垂去不前:大雁飞行时翅膀下垂,难以前进。 苦遭饿鹘相擒搏:形容大雁在饥饿时被鹰等捕食。 嗟哉雁兮有羽翰(hàn):唉呀,大雁啊,你还有羽毛和翅膀,而我们人生之路却困难重重。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野菜谱》中的第二十五题,描绘了一幅大雁落难、挣扎求生的凄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顽强生存意志的赞美。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注释】 黄花儿:黄色的花朵。 郊外草:指野外的青草。 不爱尔花:不喜欢这种黄色的花。 爱尔充我饱:你充饥,我就感到满足。 洛阳姚家:洛阳人姚家的庭院。 深院深:庭院深幽。 一年一赏费千金:每年只在洛阳姚家欣赏一次,花费千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黄花儿自喻,通过描写黄花儿的特点和作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