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士雅
【诗句释义】 曾十馀年浪过春,可怜无益费精神。青箱有意终须续,火浣重烧转更新。何幸不才逢圣世,每劳存问愧交亲。如今再到经行处,名姓多疑不是真。 【译文】 我曾在十多年前游荡于春天,可惜徒劳无益消耗精力。虽然我有志于科举考试,但最终未能成功。幸好没有才华却遇到圣明的君主,因此经常得到君王的关注和慰问,使我感到惭愧。如今我又回到这里,看到许多曾经熟悉的人,他们的名字让我感到疑惑。 【赏析】
诗句:倏然云鹤见高情,休向津头问去程。 译文:忽然间如同云中鹤般显现出高尚的情操,不必再去询问渡口的路途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隐者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与心灵独立的意境图景。诗人通过“倏然云鹤见高情”这一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个超脱世俗、心向高远的形象;而“休向津头问去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俗世纷扰的拒绝,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注释:我百遍观看自己的画像,心意未尽,但我知道尘土无关,我只是静静地悬在秋月上。我高超的情怀永远与白云为伴,我画中的容貌是清虚的。我不需要烧丹学习以留住容颜。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自己清高品格的自豪和对世俗纷扰的不屑。诗人自题小像集唐十二首之七,此诗写诗人自我形象,抒发自己志向远大、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韵悠长
自题小像集唐十二首 其十 芳草青青古渡头,绵春历夏复经秋。堪嗟世事如流水,便挈琴尊上叶舟。 注释:芳草在古渡头生长,春天的景色绵延到夏天,又延续到了秋天。可惜世间的事务如同流水一般,我只好携带着琴和酒杯登上了叶子般的船。 赏析:诗人以“芳草青青古渡头”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接着,他感叹时光流转,世事如“流水”,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最后,诗人借“携琴登叶舟”的动作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环堵蒙笼一老儒,亲宾相贺问何如。 - 这句表达了对这位年长学者的尊敬和敬意。"环堵"意指四周墙壁,"蒙笼"形容其环境虽简陋但不失尊严。"亲宾"可能是指宾客或亲友。"相贺"是相互祝福。"问何如"则是询问他的生活状态如何,可能是询问他是否安好。 2. 可怜日暮蔫香落,岂料先生腐草余。 - "蔫香"指的是枯萎的花,这里用来形容老者已不再如年轻时候那样充满活力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不遇孙阳不敢嘶,暗伤潜恨竟谁知。 - 孙阳:古代传说中的兽医。此处可能比喻为懂得识别人才的人。 - 嘶:马儿长嘶,表示激动或不满。 - 不遇孙阳不敢嘶:比喻没有遇到能识才之人而无法施展才华。 - 暗伤:内心的伤痛,指因不能被认可而产生的遗憾和痛苦。 2. 马头觅角生何日,莺谷迁乔自有时。 - 马头:这里比喻才能的发挥点,即展现自己才能的地方。 - 觅角
【注释】 奉:指进贡,奉献;尼山:孔子曾在山东曲阜的尼山讲学。 粉萚(fù):草名,花白而色红。 嫩叶:指新长出的嫩叶。 麝(shè)过春山:麝香,一种香气浓郁的香料。 【赏析】 此诗首联写重到故地,不禁感慨万千。“不妨还入少年场”,意谓我本可以不入这少年场,却偏要重入,足见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颔联写重到故地,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粉萚半开新竹径”是诗人当年读书时经过的地方,如今已是绿竹丛生
【注释】 莫叹衰容日日非,只应图画最相宜。 玄穹若假年龄在,寒暑任从波上移。 天畔晚峰青簇簇,云中远树黑离离。 直饶到老常如此,准拟人看似旧时。 【赏析】: 此为咏物七绝。首二句言画工不须感叹我年衰貌丑,因为我像极了一位画中人;第三四句说,即使上天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也能如画一样美丽,而岁月蹉跎只会使容颜衰老;第五六句写景,以“青”字和“绿”字描绘出晚峰的苍翠和云中树木的葱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金榜题名墨尚新,焕然文采照青春。 - “金榜题名”:指科举考试中举,金榜上刻有名字,是荣誉的证明。 - “墨尚新”:意指书写用的墨水还很新鲜。 - “焕然文采”:形容文采焕发,光彩照人。 - “照青春”:象征年轻和活力,如同青春的光辉照耀。 - 注释:描述了一个人因科举成功而显得光彩夺目,充满朝气。 - 赏析:此句描绘了科举成功后的辉煌与荣耀
这首诗是一首祝贺内侄钱北江乡试中式的诗。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内侄的祝贺之情和对他的美好未来的期许。 首句“羡君新上九霄梯”,诗人羡慕内侄能够顺利通过乡试,进入官场,就像登上了九霄之梯一样。这里的“九霄梯”象征着高远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 第二句“海上三山去不迷”,诗人用“海上三山”这个典故来表达内侄的未来之路光明磊落,不会迷失方向。这里的“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