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诗句释义: 1. 学问莫倚聪明,打却我慢贡高。 - “学问莫倚聪明”:不要过分依靠聪明的知识。 - “打却我慢贡高”:摒弃自大和傲慢。 - “贡高”:指过高的自傲。 2. 出家解脱无年,永离三界逍遥。 - “出家解脱”: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 “无年”:没有特定的时间限制。 - “三界”:佛教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天界。 - “逍遥”:自由自在地生活。 3. 坐禅解空无相,皆皆实觅□□
【注释】 □:音xī,通“嘻”。 回波乐:古曲调名,本为《相和歌辞》,多写男女恋情,后亦用以写宴饮。三十七:指汉乐府诗题之一。 一聚尘:即“一朝尘”,意谓转眼之间化为尘埃。 何用:何必,哪里。深棺椁(guǒ):厚葬,古代贵族死后以重木棺椁陪葬。 土下蝼蚁餐:蝼蚁在坟墓底下掘食,比喻死者的遗骸。但:但是,表转折。 □□□□□:语助词,无义。平章:评议、评说。自埋却:自己埋葬了自己。却,同“却”
注释 1. 子有(儿子):此处指代“你”或者指代某个人。 2. 亦好:也是可以的,表示一种肯定的态度。 3. 无亦(没有的话):也没有关系,表示一种让步或接受的态度。 4. 甚其精(非常精细):形容事物精致、精美。 5. 愁□□:愁绪、忧虑。 6. □□□□□:(空缺)这里可能是描述某种情绪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推测可能是指“忧思”。 7. 不愁你亦是:即使你不担忧也可以。 8. 大星星
诗句释义: 1. 众生发大愿,□□□□□。 - “众生”指的是所有的生命或人类,“发大愿”则表示人们普遍的愿望或目标。这里的“□□□□□”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意愿或目标。 2. □□在前亡,论时依大道。 - “□□在前亡”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事件已经结束(前亡),而“论时依大道”表示在当前的时代中,应该遵循正确的道路或原则。 3. 病得子孙扶,□□□□□。 -
【注释】 天下大痴人,皆悉争名利。 闻好耳卓竖,道□□□□。 □□□□□,各自称贤智。 一朝粪袋冷,合本总失智。 译文: 天下的大笨蛋,都争相争夺功名利禄。听说那些耳朵尖的人,总是说自己有才能。 他们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各自吹嘘自己的聪明才智。等到自己落魄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失去了所有的智慧。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以“天下大痴人”为引子,揭露了社会上那些为了名利而争先恐后的丑恶现象
【注释】 纵使:即使。千乘君:指帝王。万品食:指各种美食。一种屎:指同归于尽。释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为“释迦族的圣者”。老子:道家创始人李耳,姓姬名耳,字聃,老聃是其本名。穷八字:即“八正道”,即佛教的四种瑜伽行法。一理:即“四谛”。离死生:脱离生死轮回。 【赏析】 《回波乐》共三十首,这是第二十九首。这首诗用对比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
【注释】 慎事:小心从事。罪不生:指不会招来罪罚,不会有灾祸。忍嗔(chēn)必有□:意谓忍住怒气,就会有益处。□:好处、恩惠。□□□:意谓忍怒的好处有各种,这里用“□”代表。捉此用为心:抓住这一点用来作为行事的准则。高:这里指地位高或品行好。 【赏析】 《回波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内容多写宴饮欢乐的情景,也有反映社会矛盾的。本篇即写酒宴上饮酒劝人勿逞强斗气,要忍辱求和。 这首诗的内容是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可笑世间人,为言恒不死。 - 注释: “笑”在这里是讽刺的语气,意味着对某些人的荒谬行为表示轻蔑和讥讽;“恒不死”指那些永远不老不死的存在或思想。 - 赏析: 这句诗通过使用“可笑”,表达了对这些言行荒唐至极之人的嘲笑。同时,“为言恒不死”可能是在批评某种永恒的、不变的观念或存在,暗指那些坚持错误、不肯接受现实的人。 2. 贪□不知休,相憎不解止。 - 注释:
【注释】 回波乐:曲名。其三十三:指《乐府诗集》中的《回波乐词三首》之第三十三首,内容为:大丈夫,志气须清高。守道不阿时,坦荡如光风。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抒发的是士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渴望。“大丈夫”两句总写其性格特征:胸怀高远的志向,性情本真自然。“无心”三句写其处世态度:无心去干预纷扰的世事,随遇而安,任情任性地生活在尘世之中。 从全诗来看
注释: 回波乐 其三十一:这是一首描述修行者状态的诗。 1. 你今意况大聪,不语修道有功。 你如今的状态非常聪明,不说话也能修得正果。 2. 亦无二边不著,亦复不住太空。 既没有两边都存在,也不住在空的太空里。 3. 众生不解执有,只为心里不通。 众生不明白执着于有,只是因为心里不通。 4. 迷人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西东。 迷惑的人已经南北颠倒,又不知道东西的方向。 5. 念个痴人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