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宾于
【注释】:去年,指上一年秋天;曾折处,即“折枝”,比喻前人栽花种树、留芳后人。今日,指今年春天。又,再一次。垂条,枝条低垂。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光和咏物的小诗。诗人以折柳自比,抒发了伤时伤别的情怀。 首联“去年曾折处,今日又垂条”是说,自己像柳树一样,曾经在上一年秋天折断过枝条,可是今天,又在春风中长出了新的枝条。这两句写景,一“曾”一“又”,时间前后相续,写出了作者对柳枝的依恋之情
远寺连沙静,闲舟入浦迟。 【赏析】 孟宾于《句·其七》中的“远寺连沙静,闲舟入浦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景象。诗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境界。 首句“远寺连沙静”,通过对“远寺”和“连沙”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这种宁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在喧嚣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能够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诗句输出: 帘垂群吏散,苔长讼庭闲。 译文: 帘幕低垂,官员们纷纷离去,庭院中长满青苔,显得格外宁静。 注释: 1. 帘垂群吏散:指官员们离去的情景,帘幕低垂,象征着安静与落寞。 2. 苔长讼庭闲:指庭院中的青苔生长,使得原本热闹的诉讼庭变得清静。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官场沉浮的画面,官员们离去,庭院变得清静,苔藓生长,象征着官场的冷清与落寞。通过对比去年曾折处,今日又垂条
【注释】 昔年:过去。 声尘:指声音尘土,这里比喻声誉和声望。 喧洛下:在洛阳城内外喧嚷。 近年:近几年。 诗句:诗篇。 满:充满。 江南: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当时文学创作的一个总结。前句说过去(即作者的“少年”时期)名声大噪,誉满天下;后句说近年来文坛上充斥着许多诗歌,但大多都是些陈词滥调。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下诗歌创作的不满足,以及对诗歌艺术真谛的追求
注释:我曾经在京城的寺庙题写过对联,五举才遇到知音。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和仕途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他曾经在京城的寺庙题写对联,五举才遇到知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真正懂得欣赏他的人,而不仅仅是那些看重他的权势的人
注释:众星虽然明亮,却不及孤月的光辉。牛羊群中,人们怕的是那只独行的老虎。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畏独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月亮高悬夜空、皎洁明亮的情景,以及牛羊惧怕独行的老虎的形象。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诗句原文: 蟾宫空手下,泽国更谁来。 译文: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独自站在高高的月亮中,但没有人能够到达那里,无人可以与我共同分享这份美丽。 注释: - "蟾宫":指月亮,蟾蜍是月宫中的一种动物,所以用“蟾宫”代指月亮。 - "空手":没有工具或方法,无法到达高处或远处的地方。 - "泽国":指水泽之地,泛指广大的水域。 - "更来":未来的人或事物。 赏析:
【注释】:其十一,指《咏雪》诗之十。腊雪,即冬日里的雪。化,融化。流水,喻春水的流动。好,美好。山来,指山景。 【译文】:腊月的雪花消融成溪水流淌而去,春风吹过,山景又变得美好起来。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腊月里观赏雪景,到了春天却看到山景的美好。前两句写冬去春来,自然景物的变化;后两句则由物及人,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朴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山水小诗
注释:我的祖先居住在并州,隔着万重山岭;我家多次因战乱而被贬谪到郴州。 赏析:诗人以“隔万山”来比喻家族的艰难险阻,“多难谪郴连”则描绘了家族中人遭受贬谪的悲苦命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追溯和对过去苦难的感慨
【译文】: 在朝廷里度过了十年的光阴,我深深地眷恋着明君。 【注释】: 1.其十三:诗人自指。其:代词,他,这里指诗人自己。 2.十载:十年。 3.恋:眷念,怀念。 4.明主:贤明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