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宣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 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 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注释: 霜天晴夜,天气晴朗的夜晚。 斋:书房 松竹交阴:指松树和竹子交相掩映。惬:满足、愉快。素怀:素志,指纯洁高洁的情操。 迥出风尘心得地:意思是说远离了尘世的纷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仿佛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可怜:可爱
九月菊花咏应制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 细枝青玉润,繁蕊碎金香。 爽气浮朝露,浓姿带夜霜。 泛杯传寿酒,应共乐时康。 注释: 1.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惊讶于东篱边的菊花,它能知道秋天的到来。 2. 细枝青玉润,繁蕊碎金香:菊花的枝条纤细如青玉石般润泽,花蕊如同碎裂的金子散发出香气。 3. 爽气浮朝露,浓姿带夜霜:早晨的露水清新爽朗,夜晚的菊花带有寒霜的韵味。 4. 泛杯传寿酒
【解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前四句写寺中柿树的奇特形态,后三句写其生长环境与作用。全诗意境清丽,富有理趣。 译文: 奇珍的树木生长在美丽的土地上,低矮的枝条拂过梵宫。因为开出了四朵花,所以本自百花之中。当夏天绿荫覆盖大地,到了秋天色彩变为红艳。你看药草比喻,太阳的功劳比不上啊!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张九龄任荆州长史时所创作的。 首联“珍木生奇亩,低枝拂梵宫”,写寺中柿树的奇特形态
《早秋降诞日献寿二首应制》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plaintext 万方瞻圣日,九土仰清光。 磬地山河壮,弥天福寿长。 瑞烟薰法界,真偈启仁王。 看献千秋乐,千秋乐未央。 ``` 译文 四面八方仰望神圣的日子,天下各地敬仰清明的光华。 大地被磬声震撼,山河壮丽,福寿绵长。 吉祥烟雾弥漫法界,真经启示仁慈的君王。 观看献上千秋大乐,千秋大乐没有尽头。
【注释】 ①驾幸:帝王的车驾到。天长寺:在今江苏南京市,唐宋时为佛教寺院。应制:皇帝命令臣下作诗应和的文体。 ②双阙:皇宫正门两边的高台上建有楼观,称为“双阙”。 ③僧引百花间:指僧人领引游客游览花木丛中,百花争艳之景。 ④车马喧长路:车马声、人声喧闹,使漫长的路上显得格外热闹。 ⑤烟云净远山:烟雾散去,远处山峦清晰可见。 ⑥观空复观俗:观,观看、观赏。空,指佛教中的虚无境界。俗,指人间世俗之事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秋蓂开六叶” - 这里提到的“蓂”通常指的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即“福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秋天,这种植物(或象征)已经开出了六个果实,这预示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好运降临。 2. “元圣诞千年” - “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开始”或“起源”,而“圣诞”则是基督教中的一个节日,通常与耶稣的生日相关。这句话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解析 1.
故人一别知几秋,相逢谈笑便登楼。 围棋细说东山法,酌酒应为靖节留。 莲叶秋深才绿净,荪花露冷尚香浮。 界溪文物风流在,不减当年顾虎头
庆寿千龄远,敷仁万国通。 登霄欣有路,捧日愧无功。 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 修斋长乐殿,讲道大明宫。 此地人难到,诸天事不同。 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
天上万年枝,人间不可窥。 道场三教会,心地百王期。 侍读沾恩早,传香驻日迟。 在筵还向道,通籍许言诗。 空愧陪仙列,何阶答圣慈。 从今精至理,长愿契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