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彦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概括出全诗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本题中,“正忆投荒远”中的“投荒”指诗人被迫离开京城。“应怜侧目繁”中的“侧目”指对诗人的不满。这两句写诗人在长安城受到排斥打击。“何人为李地”中的“李地”指长安。“无路觅桃源”中的“桃源”指避世之地,这里借指理想的地方。“息影防谋面”中的“息影”指隐居不仕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海气润三山,彤云缥缈间。 岂应无劲卒,谁与固重关。 鱼服困何急,龙髯去不还。 侍臣恩遇重,回首若为颜。 注释: 1. 丁亥仲春:农历正月初一,即丁亥年正月初一日。 2. 岭右:指岭南地区,泛指南方。 3. 暂憩:暂时停下来休息的意思。 4. 杜工部:《杜少陵集》是杜甫的诗文总集,简称《杜集》。这里是指杜少陵,即杜甫。 5. 秦州杂咏
【注释】 1. 岭右:指岭南,泛指南方。 2. 暂憩乡园:暂时休息一下回到家乡的园林。 3. 读杜工部: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工部是他的官署。秦州杂咏:是杜甫的诗作名。 4. “曾傍塞”二句:指杜甫曾在边塞上生活。 5. “博道成金注”二句:指杜甫的诗作中有很多关于金玉的比喻。 6. “双江援旅绝”二句:指杜甫的诗作中有很多描述战争和军队的句子。 7. 谁专阃:指谁能掌握军事大权,即谁是主将。 8
【注释】 1. 丁亥:农历正月,即春节。 2.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二月。 3. 岭右:指福建,因福建在岭南,故称岭右。 4. 秦州杂咏:指唐代杜甫的《秦州杂咏》。 5. 三辰(chen):指日月星三辰。 6. 八桂:指广西的桂树。这里泛指南方。 7. 元造:指天命或自然规律。 8. 讴吟自远空:指歌颂赞美的声音远远地回荡在空中。 9. 群骑参毕月:指众骑士参加完月祭后返回原地。 10.
【注释】 1. 仲春:即农历二月,是春天的中间月份。岭右:今广东、广西一带。 2. 暂:暂时。 3. 秦州:唐代州名,治所在秦州(今甘肃天水)。 4. 游南国:指游览南方地区。 5. 趋程半岁强:形容旅途劳顿,半年多时间。 6. 山峦起伏,如龙翔;江流曲折,如龙入海。 7. 古殿,指古代的殿堂;鹓鹭,指鸾凤;骥(jì)骦,指骏马。 8. 良家,指好人家,这里指有地位的贵族家庭。 9. 击楫
注释: - 丁亥仲春(农历二月,丁亥日):即农历二月初九。 - 岭右:指广东、广西一带,古代岭南地区。 - 暂憩乡园:暂时回到家乡休息。 - 读杜工部:指的是杜甫的《秦州杂咏》,是一首描写战争和民生疾苦的诗。 - 怅然感怀:感到十分悲伤。 - 次其韵:用杜甫的这首诗作为自己的诗歌创作主题。 译文: 在农历二月初九,我从广东、广西返回家中,暂时停下了行程。我读着杜甫的《秦州杂咏》,感到十分悲伤。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注释: 奋零应有渐,涕息已多时。 涕息:眼泪流了很多次。愤恨而泪已流了很多次。 岂谓桑柔造,居然麦秀悲。 岂谓:难道说。桑柔:指灾荒。造:到。居然:竟然。麦秀:指麦熟之时,比喻丰收之年。悲:悲伤。 置身怜晚暮,僦舍愧栖迟。 置身:置身其中(意即隐居)。晚暮:晚年。僦舍:赁屋居住。愧:惭愧、内疚。栖迟:居住,停留。 会策青藜杖,猖狂恣所之
注释: 1.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丁亥是农历二月的第一天,故称“仲春”。岭右即岭南地区,泛指故乡。 2. 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暂时在乡间小住,读杜甫的《秦州杂咏》。感慨万千,因而作了这首诗。 3. 故国还春色,逋人此倦游:故国,指故乡。故国春天来了,我像逃犯一样厌倦了在外漂泊的生活。 4. 闭帘门内影,兼辆客中愁:闭门思虑自己的身世,驾车的人心中充满了忧愁。 5.
粉白脂红斗艳香,冶游还逐少年场。 轻盈态度依杨柳,细腻风光上海棠。 好鸟有情当客语,狂蜂无赖为谁忙。 江南才子多间思,收拾繁华锦一囊
剑气双龙合,銮声四牡骄。 宫妆凝楚黛,仙吹咽秦箫。 夜永同牢烛,春开献岁椒。 江城新柳发,仿佛见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