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慧
诗句解析 1. 记得孤山竹外阴,横斜水畔径深深。 - 孤山竹外:"孤山"在杭州西湖的北面,以其幽静著称。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清雅之象征,因此此处可能指代一种宁静和高洁的意境。 - 横斜水畔:描述了一条曲折、蜿蜒的小径,位于水边,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柔美。 - 径深深:"深"表达了这条小径的深远和深邃,可能是诗人行走时感受到的,也可能暗示了内心的情感或思绪。 2. 南枝梦断空明月
【注释】1.青门柳枝词:题一作《赠别》。2.驻颜难:使容颜保持青春。3.长条:柳树的枝条。4.帘外子规:杜鹃。子规即布谷鸟,春分时啼叫。5.纷纷红雨:形容雨点纷纷落下的样子。6.倚栏看:指在栏杆旁欣赏。 【赏析】 此诗为赠别之作,写离情别绪。“不同桃李驻颜难”,是说与桃李花相比,自己的容颜难以永葆青春。“一色长条春未残”二句,写柳枝依然翠绿,春风尚未过去。“帘外子规啼不住”,子规鸟鸣声不断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榆荚、绿阴、嫩烟酥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榆荚:榆树的果实,又称榆钱。 争春:争夺春天的到来。 春暗归:春天悄然离去。 绿阴:浓密的树荫。 满径:遍布小径。 染苔衣:使地面长满了青苔。 嫩烟酥雨:形容春雨绵绵、细如烟雾、润泽万物的景象。 年年事:每年都有的事情。 莫趁东风作雪飞:不要趁着东风吹起大雪飘飞。 赏析:
注释:风中飘荡着春意的柳枝,画桥低垂掩映着新生的柳条。流莺在清幽的树荫里啼鸣,唤起了郊野上拾翠的人儿。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柳为题,借柳喻人。首句“风际游丝澹荡春”,描绘了春风吹拂下,柳枝上的柳絮随风飘扬,仿佛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次句“画桥低亚柳条新”,则形象描绘了一座古朴典雅的小桥与新绿如茵的柳条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第三句“流莺百啭清阴里”,则通过鸟儿的欢歌
注释:晴朗的日子里,湖面的波光倒映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柔美,这就是最好的时候。羌管音乐响起,让人不禁感到一丝丝别愁,然而却无法吹散心中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人以晴波、羌管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而宁静的画面。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眼前美好的风景与心中的别愁相映成趣,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毕慧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清代闺秀诗人之一。实际上,毕慧是清代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字智珠,号莲汀,自号静怡主人,江苏省太仓人。她与另一位清代闺秀诗人许若英一同被收录在《续修枫泾小志》等史料中。 毕慧约活动于清乾隆至嘉庆初(1736--1796)年。她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具体作品和风格等信息目前无法提供。据史料记载,她曾受到尚书毕沅之女、松江陈孝冰子陈暻妻的身份影响
毕慧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清代闺秀诗人之一。实际上,毕慧是清代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字智珠,号莲汀,自号静怡主人,江苏省太仓人。她与另一位清代闺秀诗人许若英一同被收录在《续修枫泾小志》等史料中。 毕慧约活动于清乾隆至嘉庆初(1736--1796)年。她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具体作品和风格等信息目前无法提供。据史料记载,她曾受到尚书毕沅之女、松江陈孝冰子陈暻妻的身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