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钊
保定湖广会馆 冠冕出南州,万里关河成薢茩; 藩垣瞻北极,千秋江汉自朝宗。 注释:南州的官员们头戴官帽离开,远行万里的关塞河流成了他们心中的障碍; 守卫着南方的边防屏障,千年的历史见证着长江和汉水从北向南的奔流
【注释】 无题:没有题名的。江帆趋浦日将溟:大船驶向湖口,太阳即将落山,天边云海翻腾。陇稻登场天欲霜:陇上新稻已经上场,秋霜将要到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景色时,抓住季节变化的特点,通过景物的变化,表现作者的感情,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赞美。 首句“江帆趋浦日将溟”,描绘了一幅江面上帆影点点,日头西沉的景象。这里,“江帆”是诗人眼中的画面;“趋浦”是帆影移动的方向;“日将溟”
注释:蝉鸣声声,是新雨过后;乌鸦的影子,出现在夕阳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秋景,后二句写鸦影,都是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诗人在“雨”与“夕阳”这两个典型环境中,捕捉住了最能反映秋天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从而表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景象
【注解】: 无题:题目为“无题”,是一首咏物诗。 钟响度林来倦枕;槐阴移日转空廊。 钟声在林间响起,我打起了瞌睡,连枕席都懒得整理; 槐树影儿移动了一天,庭院里的空廊显得幽深而静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一幅静谧的院落图: 首句“钟响度林来倦枕”,描绘出一幅清晨的景象。当钟声一响,整个树林都被惊醒,鸟儿也从沉睡中醒来,开始忙碌起来。诗人听到这美妙的鸟鸣,便放下手中的工作
注释如下: - 溪影黑时云乍起:溪水在黑暗的夜里,突然被乌云遮住。 - 槐阴椭处日初斜:槐树的影子被太阳的余晖照成圆形,而太阳刚刚从西边落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画面。首句“溪影黑时云乍起”形象地表现了夜幕降临后,天空中乌云密布,突然云层翻滚的景象。这里的“黑时”指的是夜晚来临的时刻,而“云乍起”则生动地描绘出乌云迅速聚集并升腾的情景,仿佛随时都会将整个夜空遮蔽。
注释: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常常感到孤独和忧郁。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只有一盏灯忽明忽暗,仿佛是我在梦中的幻觉。 我常常在梦中惊醒,然后又重新入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孤寂之夜无法入睡的情景。诗人通过“孤夜”、“转欹诗”、“一灯明灭”、“梦初回”等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爱情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注释:江水与斜阳都延伸至万里之外,鹤儿飞回华表已经千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斜阳和江水的广阔无垠,鹤的长久存在,来象征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句句写景,字字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此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耐人寻思
注释: 1. 澹烟村:指的是村庄在薄雾缭绕中的景象。 2. 鸟投树:鸟儿落在了树上,可能是因为天色已晚或寻找栖息地。 3. 渡头人:在河边或渡口等待过河的人。 4. 唤船:呼唤船只,准备渡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稍带忧郁的黄昏时刻。诗人以“澹烟村”开篇,营造了一种朦胧、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庄中。接着,“鸟投树”这一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和安详
注释:清风掠过树梢,可以看见山的影子;残夜的明月落入江水之中,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面。首句“清风翻树见山影”通过“清风翻树”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出了山的倒影,让人感受到山的巍峨与静谧。同时,“见山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第二句“残月堕江闻水声”则通过“残月堕江”这一景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而“闻水声”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注释:青灯下病弱的老人静悄悄地坐着,偶尔会听到窗外断雁的悲鸣和远处传来的疏钟声。 赏析:诗人以“青灯”、“断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通过“静相对”、“时一闻”,表现出老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