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钊
【注释】 无题:即不题,不点明。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绝句。 云初起处山藏脊:指天将放晴,云层开始聚积,山峰逐渐露出。 风渐和时柳弄姿:指春风渐暖,柳条随风摇曳生姿。 【赏析】 “云初起处山藏脊”,描绘的是一幅春日山野的图景。云层初聚,预示着天气即将好转,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被云雾所遮蔽。这里的“藏”字,既写出了山的形态,又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欣赏之情。 “风渐和时柳弄姿”
【注释】 清风:和煦的风。乍起:突然刮起。残月:将落的月亮。沉:落下,指月亮落下。艇(qiàng)归:小舟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首句“清风乍起鸟巢堕”写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即一阵大风把鸟窝吹落了。次句“残月初沉渔艇归”则是描写一幅晚江图。残月落去,小船归航。两句合起来就是一副优美的画面:夜幕降临,秋风乍起,一只鸟儿飞出窝来,它要回到树林里去了;天边最后一抹夕阳也隐去了
【注释】 平湖:指湖面。去:离去、飞往。 古木数家:几户人家的古树。 山四围:四面被山环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的首句,以“平湖十里鸟双去”为起句,写诗人站在湖边,目送一对对鸳鸯飞去,眼前是平缓的湖水,远处是茂密的树林,而湖面上,有一群鸳鸯正展翅飞去;次句“古木数家山四围”,写湖边的古木参天,四周被山林环绕,景色十分优美。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画面上,有湖,有林,有山,有水
【注释】 残月:不完整的月亮。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鸱吻:古代建筑屋脊上的一种装饰品,像鸱鸟的头,用瓦做成,有翘起的尾。 远林:远处的树林。 明灭:隐隐约约、时隐时现的样子。 见渔灯:看见捕鱼人的灯笼。 【赏析】 此诗为《全唐诗》所收。原注:“一作‘江边柳’。”从诗的内容来看,当是诗人在江南所见景色,故以江行写景为主。“残月微茫挂”句,点出时间是夜晚,而月已残缺不全;“远林明灭见渔灯”
【解析】 “斜阳”是关键词,“满树”表明夕阳已将落山,“归寺”表明僧人已经下山回寺。“红叶”是关键词,“一溪”表明溪水两岸都是红色的树叶,“渔棹船”表明渔民的船。 【答案】 诗句释义:夕阳西下时分,一个和尚从寺院回来,他身后留下了一条被夕阳染成红色的小溪。 译文:夕阳西下的时候,和尚回到了寺院里;夕阳余晖洒满了溪面,小溪上漂来了一只渔船。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黄昏图景
注释:青山与黄叶映衬在林端,白鹭在清澈的江曲处飞翔。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首句以青山和黄叶为背景,营造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接着,以“白鹭清江曲处飞”为画面,展现出白鹭在清澈的江曲处自由飞翔的情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注释】 落日林峦山半寺:落日,太阳将要落到山的半腰;林峦,指树木和山峦。 深宵灯火水边楼:在深夜里看到水边的楼上还有灯光。 【译文】 夕阳西下,半山的树林间隐约可见寺庙;夜深人静时,水边楼头仍有灯火通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用“落日”点出时间的傍晚,用“林峦”点出地点的高远,写出了山中景色的空灵秀美,而“深宵灯火”则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夜晚的景色
注释 1. 无题:诗中“无题”是作者自创的诗名。 2. 一水绿绕屋:指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门前流过,周围环境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着。 3. 数峰青向人:数座山峰青翠欲滴,仿佛在向着我招手。 译文 清澈的小溪环绕着一座房子,群山苍翠欲滴,仿佛在对我挥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喧嚣、充满生机的世界。首句“一水绿绕屋”
注释 汲井:打水。 星在水:指天上的星星在水中闪烁。 开门:打开门。 月上松:月亮照在松树上。 赏析:《无题》为李商隐的一首五绝诗,此诗以写景起兴,首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夜景图,次句描写了一幅明月夜游图。整首诗用笔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注释:溪上的船在岸边的树林中停靠,林中的和尚敲着清磬,太阳刚刚落山。 赏析:这是一首写禅意诗。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图景。溪上鸣榔舟下泊,林端清磬日初沉,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