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这首诗是苏轼在壬子孟冬过访秋岳时所作的。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看到第一句“铁拍铜槌,任高唱、昨夜琵琶仙句。”这里的“铁拍铜槌”指的是弹奏乐器的声音,而“任高唱”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接着,第二句“孤棹吹送西风,离亭动津鼓。”描述了诗人乘舟离去的情景,以及离别时的热闹场景。第三句“闲矫首、纵横星斗,听嘹唳断鸿何处。”则是诗人仰望天空,感叹时光飞逝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双桨划来的时候,有人像旧时的曲调桃根桃叶。歌声轻拂飞花,眉毛正美得无与伦比。春天渐渐远去,小洲上绿草自生,又添了几声啼鸣的黄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以前的事情不要再说。 还是宫烛分烟,无奈愁绪匆匆变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寄给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后,故人初次离别。 注释: - 双桨来时:指乘船而来。 - 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天授王郎,有谁识、这是琵琶仙子。 弹出南宋新声,词人任驱使。 红豆好、尊前丽曲,有添得、小红能记。 笛已亲教,琴如自弄,香阁多喜。 笑连日、情满徐妆,为梅萼、纷纷点丫髻。 催我暗香幽咽,尽骚人风致。 须说与、裁云剪月,有个侬、俊句相媚。 便与分入槽檀,遏云天际
黄篾冲波,渐迎面、策策寒飙凄凛。 红蓼开满烟洲,沙鸥正凉寝。 遥望里、冰奁一片,映依约、翠峰同浸。 水国楼台,山家门巷,溪树交荫。 又多少、钓叟渔童,向菱浪莲泥下柴罧。 最好故乡秋老,有莼鲈幽品。 须缚个、苔矶草屋,倚枯藤、看遍枫锦。 底事湖海飘蓬,鬓华霜沁
马上胡笳,更安史乱后,琵琶凄切。 谁道经画江淮,繁华未销歇。 檀槽手制,几回看,柳花如雪。 元相徵歌,李谟擪笛,长自呜咽。 想秦蜀,流落千年,又新染、桃花扇边血。 多少玉颜漂泊,叹腥膻宫阙。 只一曲、逤逻沙尘,把古今、积恨弹彻。 说甚叶氏韩家,那时喧热
寒月孤篷,空载得、黄叶满船而返。 又早白雁,声声离程趁秋晚。 极目是、芦烟苇雪,竹林外、荒罾谁管。 田舍柴荆,酒家灯火,供客鱼饭。 问溪上、聚族居人,看如此风波出门懒。 耐得生涯淡泊,水石眠安稳。 听处处、焙茶捣纸,愿一年、春雨无损。 怎识岁暮归途,拥炉肠断
远诸秋光,乍疑是、两岸芦花如霰。 刚得软语轻回,差池转堪恋。 思一缕、红丝系住,怕飞入、掌中难见。 明月楼台,梨花院落,曾否寻遍。 问何事、沙际飘零,惹西去、潘郎鬓都变。 争向水晶帘外,对晓风初卷。 看画阁,银钗几许,留伴他、傅粉人面。 借取玉女缝衣,一双并剪
冷落霓裳,更谁问、开宝当时遗谱。 无奈客里销魂,愁深屡回顾。 浑不信、蛇皮弦子,惯弹得、泪珠如雨。 满地江湖,极寒宫阙,回首何处。 便从此、铁板铜琶,把棋局沧桑为君诉。 多少琼花璧月,总春风尘土。 才昨日,淋铃曲罢,怨天涯、肠断声苦。 又是一抹斜阳,暗迷烟树
孤枕天涯,醒残梦、听打春湾潮桨。 云影波影之间,空翠逼朝爽。 阑宿雨、凉晞动色,媚疏峦、湿鬟三两。 柳港风鹂,茨田水鹭,帆背来往。 敞篷叶、摊卷横杯,更宽袜、科巾发纡唱。 谁信些时狂态,惹渔童拍掌。 风过也、舷唇霭净,尽绿摇、满袖蘋浪。 为问西塞桃花,子同无恙
深斝垂灯,似前度、选梦江南时节。 蝉鬓低颤湘花,秋衫唾凉雪。 谁耐听、鹍弦醉里,更搀上、暗风呜咽。 楚客萍飘,吴娘絮泊,幽怨都揭。 且拚此、帘幕深沉,倚憨碧、娇红写春悦。 门外一川山影,弄疏云淡月。 三两树、凄乌断柳,拂画船、几缕烟结。 早又人醉香残,晓鸡催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