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铸
《白菊三首》赏析 《白菊三首》是唐代司空图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对白菊的赞美。这三首诗不仅描绘了白菊的美丽形象,还体现了其优秀的品质。 在这首诗中,“我怜贞白重寒芳”这一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白菊清高脱俗的欣赏和喜爱。白菊因其洁白如玉的颜色,更易给人以清高脱俗之感。这种赞美之情,不仅源于其外貌的美,更在于其内在品质的高尚。 “小径低丛淡薄妆”这句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白菊在自然中的柔美姿态
【注释】 黄菊:指菊花。九首:指《九日》诗。茱萸:一种带香气的植物,古人认为佩之可以辟邪。 赏析: 诗人在《九日》中赞美了菊花的傲霜斗雪的崇高品质,本诗则从赏菊入手,写自己饮酒赏菊的乐趣。首句“菊是去年依旧黄”,以反问语气出之,表明诗人对菊花的喜爱。次句“风从花里过来香”,则写出菊花迎风而立,香气袭人的姿态。三句“杯中要作茱萸伴”,点出诗人喝酒时用的器具,又点出茱萸酒的来历。四、五两句,诗人说
注释: 无限繁密的菊花簇拥在矮篱旁,那幽香深谢好风吹送。 劝你整天饮酒沉醉,莫要等到无花可赏才去折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诗人赞美了菊花的生命力强、不畏严寒,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借菊花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黄菊二十首 金蕊繁开晓更清,薄霜浓露倍多情。 归田谁是渊明兴,独绕东篱万事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全诗共28个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中,“一夜新霜著瓦轻”描绘了初秋早晨的景象,而“归田谁是渊明兴”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归隐田园、追求心灵宁静的羡慕之情。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代谢相因寒事催,绕篱疏菊又花开。 霜晴日淡虚庭里,多少清香透入来。 【注释】 代谢:更替变化。相因:相互依存。寒事:冷天中的事。 绕篱:指菊花生长在篱笆上。 疏菊:稀疏开放的菊花。又:再一次,再次。 霜晴:霜后晴朗的天气。日淡:太阳微明。 虚庭:空寂的庭院。 多少:多少,即不知多少,很多。 赏析:这是一首咏秋的诗。诗中描写了菊花在霜后阳光下开放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注释: 春初,即春天刚到的时候。盘蔬,指蔬菜。益气轻身,有养生延年的意思。旧图,指过去的画卷。终藉,终于依靠。九秋,指秋天。扶正色,使颜色纯正。芳时,指春天。偷得,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到来,是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到来的。醉工夫,形容春天的到来给人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种菊的情景,诗人通过种菊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不受阳和一点恩": "不受阳和一点恩,不嫌青女到孤根。", "年年岁岁花相似": "年年岁岁花相似,谁为陶潜买酒樽。",
渐觉西风换物华,秋丛绕舍似陶家。 世人若觅长生药,百草枯时始见花。 注释:秋天的菊花逐渐开放,环绕在院子里就像陶渊明的家一样。但是世人如果追求长生不老的话,只有等到百草都枯萎了才可以看到那些盛开的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盛开来表达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菊花美丽,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实用价值。诗中的“世人若觅长生药,百草枯时始见花”一句,就是对这种观念的讽刺和批评
【注释】 黄白菊:一种菊花品种,黄色花瓣和白色花瓣相间。 铄铄:光彩灿烂的样子。 孤丛:单独一株。 嗅(xiù):用鼻子闻气味。 两般颜色一般香:两种颜色的花瓣,香味一样。 【赏析】 此诗为咏黄白菊的佳作。诗人通过对黄白菊外形、色彩和香气的描写,赞美了它傲霜斗雪的品格。首句写其“金英”之盛,次句写其“色夺霜”。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金英”,即花蕊,指黄色的花心;“金英铄铄”
注释:晚菊 重阳节时,菊花已经盛开,但青蕊的菊花却采摘不到,只能等到重阳过后才能欣赏到。不拿时间来比较早开还是晚开放,而是折下霜染的菊花浸入美酒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过后,菊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晚菊”指的是重阳节后开放的菊花,而“青蕊”则是形容菊花的颜色鲜艳、生机勃勃。诗人用“重阳已过菊方开”来形容菊花的盛开,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