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棣
【注释】刘公度:即刘子羽。奉议:古代的一种官阶,为议郎之一种。奉议刘公度四首:这是作者对刘子羽的四首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冬,应刘子羽邀,到长安任奉议官职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以及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平生学术在斯民”,意思是说,我一生所学的学问,都寄托在百姓身上。第二句“蕴积渊源百未伸”,意思是说我积累的学识渊博而深厚,但一直未能施展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陈季陵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与陈季陵的关系和对陈季陵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次韵陈季陵元夕”中的“次韵”是指诗人在陈季陵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而“陈季陵”则是诗人的朋友和知己。诗人在元夕节这一天,与好友相聚,共度佳节,此时,他不禁感叹自己的地位低下,如同惊座的客人一般。这里的“惊座”形容的是诗人在宴会中的卓越才华和不凡气质,使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英誉当年蔼上庠,谈经肯羡解颐匡。 才高不第空嗟惜,一命聊为末路光。 注释:英名和声誉在年轻时就已经广为人知,他喜欢谈论经书,常常能让人开怀大笑。尽管才学出众却没有考中,只能遗憾地感叹,但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还能有如此的成就也算是幸运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刘公度的一种赞美和哀悼。诗中的“英誉当年蔼上庠”指的是他在年轻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谈经肯羡解颐匡”表明他对经书的热爱和才华
这首诗是徐庭珍的《次韵徐庭珍春日杂言十首》之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小儿造化本无心,孰为芳时作主人。 只有丹青留得住,好令昌辈写花真。 注释: - 小儿:指小孩子。造化:指自然和宇宙间的万物生成与消亡。无心:指没有目的、没有计划,随缘而行。 - 芳时:美好的时光。主人:指主导、主宰者。这里是指春天的主人,也是春天的主宰者,即自然界。 - 丹青:古代绘画常用颜料,这里指画家的技艺。 -
【注释】 次韵:应他人的诗而作的诗歌。陈季陵:人名。元夕:元宵,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归休:指隐居、退隐。无赖曲眠肱(gān):意指无所事事地躺着。肱:胳膊肘。扫尽繁华只一灯:意思是把繁华的世界都打扫干净了,只留下一盏灯光。 【译文】 归隐之后无所事事地躺着,把繁华的世界全都打扫干净了,只剩下一盏灯火。 这种平淡的生活正是我过去所追求的,我怀疑自己是小乘佛教的僧侣。 【赏析】
第一首: 文章浩浩若江河,锦橐嘲吟得句多。 注释:文章如江河一样浩渺广大,用锦囊中之书吟咏诗句,创作出很多佳句。 赏析:诗中“文章浩浩若江河”形容作者的文采飞扬,如同江河一般广阔。“锦橐嘲吟得句多”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吟咏之间,灵感源源不断,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第二首: 政恐丝纶须大手,伫看三俊在銮坡。 注释:担心皇帝的大手笔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期盼着能出现三个杰出的人才
心览冲虚厌物波,樽前肯听雪儿歌。 能捐伐性婵娟斧,不必樛枝号养和。 注释:心境超脱,厌倦世俗的纷扰(物波),在酒席上愿意倾听雪儿的歌声。能够抛开那些修饰自己的斧子,不必像某些权贵那样,用各种手段来讨好别人。 赏析:李生生日,友人作诗祝贺。首句“心览冲虚厌物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超脱,他渴望心灵得到自由和宁静。次句“樽前肯听雪儿歌”,描绘了一幅饮酒作乐的温馨画面
【注释】 次韵徐庭珍春日杂言十首:这是一首和诗,原作者为徐庭珍。次韵即应和他人的诗歌,按其原诗次序作的诗。青州: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徐庭珍春游的祝贺词。不系舟:比喻人像船一样漂浮不定,无依无靠。一虚舟,比喻人像船一样漂泊无定。视昔、视今:指过去和现在。俱勿论:指不要分辩。凭从事:指依靠官职。到青州:到青州的任所任职。 【赏析】 “身如不系一虚舟”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
【注释】 次韵:应和别人的词作。陈季陵: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山城:指杭州(古称钱塘)。欲黄昏:将近黄昏时。湿雨疏梅:细雨蒙蒙,梅花显得有些萎靡不振。暗小园:暗指诗人自己的心情。武林:杭州的别称。行乐地:游乐的地方。太平:指开元盛世。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 【译文】 山城的灯火将要黄昏时分才点燃,细雨蒙蒙湿润了疏落的梅花,暗映在小园林中
注释:诗人通过描绘伯阳的形象,赞美了伯阳的超凡脱俗和高远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伯阳智慧和品德的敬仰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对伯阳形象的描绘,赞美了伯阳的智慧和品质。诗中“飞御上层天”、“继世云礽”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伯阳的超凡脱俗和高远的境界。而“炯炯方瞳真寿相”,则直接赞美了伯阳的眼睛明亮有神,象征着他拥有长寿的智慧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