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
【注释】 1. 虎头岩:在江西铅山县,岩石形似猛虎。 2. 眈眈(dān):注视的样子。 3. 神:这里用作动词,形容虎的样子。 4. 世方重利反轻身:世上人们只看重利益,而忽视生命的意义。 5. 藜藿(líhuò):藜草和豆茎,泛指野菜。 6. 来寻亦有人:有人前来寻找这些野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虎头岩的外貌和其背后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注释】 一山:指独秀峰。 夐(xiòng):高远。 紫翠:紫色的山色,翠绿的树木草木。 人共仰:人们共同仰望。 相从:相互跟随。 几多:多少。 垤(dié):土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独秀峰高耸入云、景色秀丽的特点。诗人以“一山”开头,点明了独秀峰是这众多山峰中的一个。接下来,诗人用“日照烟浮紫翠浓”这一美景来衬托独秀峰的独特魅力。最后,诗人以“山不争高人共仰
这首诗的原文是: 源清庄 凑入方池一脉泉,泥沙不杂性中天。 时时自照清癯影,白露风标是水仙。 逐句释义如下: 1. 凑入方池一脉泉,泥沙不杂性中天:这句诗描绘的是泉水流入方池的情景。"凑入"意味着泉水汇入方池,而"一脉泉"则形容泉水的源头和流向。"泥沙不杂"说明泉水中的泥沙杂质很少,保持了水的纯净。"性中天"则表示泉水的性质清澈透明,就像天空一样无污染。 2. 时时自照清癯影,白露风标是水仙
【注释】 涧:山涧。 混然:形容水流汇合的样子。 朝宗:朝见天子,引申为归顺、归属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瀑布的诗。首二句写山涧分水两道,一北一南,绕着山峦蜿蜒曲折地流去,春山翠绿,绿树掩映,山涧流水声如琴瑟,使人神清气爽。第三、四句写山涧水在汇合后,浩浩荡荡向东方奔流而去,最终汇入大海。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
新城精舍 朱甍碧瓦粉墙围,花舫回光洞户辉。 自是故家开第宅,乔林景物两芳菲。 注释: 新城:新城郡,指建安新城。 朱甍(méng):红色屋脊。 碧瓦:青色的瓦。 粉墙:粉墙,墙壁涂成粉色,即红漆墙。 花舫(fǎng):有彩绘装饰的船。 回光:光线反射。 洞户:大门户,形容房屋高大宽敞。 自是:自然如此。 故家:旧时的家族或家庭。 开第宅:建立府第。 乔林:高耸的树木。 芳菲:芳香和艳丽。 赏析:
【注释】 吴氏新城宅:指诗人自己新建的府第。吴氏,指吴郡。新城,泛指新建的府第。西去疾于雷:溪水向西奔腾而去,声音比雷声还响。溪声,即溪水声。疾,快速。 山麓云根翠户开:指山脚处的云气和山石上的绿色门扉。山麓,指山脚。云根,云气附着的地方。翠户,形容绿色门扉。 枉却幽寻三十载:枉自白白地寻找了三十年。枉,白白。幽寻,隐居、深求。 壶天月窟欠曾来:壶天,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月窟,指月亮形成的洞穴。欠
第一句“翠光亭”描绘了翠光亭的美景。第二句“呷呷波间锦羽明”,描绘了波间的锦鱼在水里游动,闪闪发光的景象。第三句“地无尘处可幽亭”,表达了作者对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致远的地方的向往。第四句“唤回天上张公子”,描绘了一位仙人的形象,他仿佛从天上降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第五句“来与山家注水经”,表达了作者邀请这位仙人来到山中,一同探讨水的奥秘的意愿。整首诗通过对翠光亭美景的描绘和对仙人的描绘
注释: 1. 王季文书堂:指的是唐代文人王季文的书房。 2. 要学骑蟾主簿仙:想要学习骑蟾蜍(蟾蜍)成为神仙。 3. 休官直上九华巅:辞去官职,直接登上了九华山的最高峰。 4. 我来细读碑间字:我来到这里仔细阅读石碑上的字迹。 5. 风叶时时一飒然:风吹树叶的声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王季文先生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人在王季文先生的书房中,感受到了他的学识和才情
注释:在头陀岭下的招提寺,画阁的栏杆上几次凭倚。游客突然来到这里,很快又离去了。看山的乐趣让给在家修行的僧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头陀岭下招提寺的美丽景色和游客的匆匆来去,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画面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寺庙的美丽和宁静。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游客的匆匆来去和寺庙的宁静美丽进行了对比,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注释:我曾看过双峰老人的诗,山峰秀美,绿树环绕,宛如妙手天成。有人喜爱这无人欣赏的无声画作,更在这幽静的亭子中加以发挥。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观的诗。首句描绘了秀美的山景,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山的美景,第三句则表达了人们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则是对这种美景的一种升华,它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美丽的自然环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