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协
暮春杂咏八首 其一昼永常支枕,宾来旋整冠。日筛槐影细,风撼竹声干。 壤沃耘耕少,人闲赋敛宽。近知田舍乐,不记昔为官。 注释: - 昼永常支枕:白天时间很长,常常支起枕头小憩。 - 宾来旋整冠:客人来访时,立刻整理好自己的帽子准备迎接。 - 日筛槐影细:阳光透过槐树的叶子,像筛子一样筛下细碎的影子。 - 风撼竹声干:风吹动竹子的声音,仿佛能撼动整个身体。 - 壤沃耘耕少
【注释】 曲径:弯曲的小路。穿:穿过。樾:树叶茂密成荫。支流:指山间的小溪。旁:旁边。亭:凉亭。将:同“且”,暂且。云:云彩。共:与,跟。天:天空。俱青:都呈现出青色。清:清澈。堪掇(duō):可以拾取,摘取。掇,拾起。风声:风吹的声音。静可听:安静时可以听到。壁间:墙上。余地:剩余的空间。落笔:写下。曾经:曾经被记录或保存下来。 【译文】 弯弯曲曲的小径穿过浓密成荫的树梢
暮春杂咏八首 莲沼琼瑶堕,萱庭锦绣张。 静闻人语好,闲爱水风凉。 藜杖休行乐,蒲团且坐忘。 沙禽相识惯,趯趯近胡床。 注释: 1. 莲沼:指池塘或水池,通常与荷花、莲花等植物相关联。琼瑶:指美玉,这里比喻池塘中的水花或荷叶。堕:落下,这里形容水花四溅的景象。 2. 萱庭:指庭院,常以萱草(忘忧草)作为象征,寓意家庭和睦,忘却忧愁。锦绣张:形容庭院布置得非常美丽,如锦绣般绚丽多彩。 3.
暮春杂咏八首 信使频驱传,元戎罢枕戈。 茅茨随处有,禾稼望中多。 寓客时吴语,丰年半楚歌。 泰然真乐土,谁为挽天河。 注释:信使频繁地派遣和传递消息,军队中的将领已经放下了枕戈待旦的紧张状态。到处可见茅草屋顶,田野里稻谷生长茂盛,远远看去一片金黄。我作为客人时常听到吴语(即江南一带的方言),丰收的年景让农民们唱起了楚歌(即楚国的民歌)。在这样的太平之地,谁能阻止黄河长江的奔流呢? 赏析
【注释】清溪:指山间清澈的溪流,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仕途。何县雨:何处下雨?何县是地名。想象(想像):设想、思念。游鱼去自还:游鱼离开后自然返回。儿曹:指孩子们,泛指年轻的读书人。 【赏析】《暮春杂咏八首》是明代诗人杨慎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有八首,其中第一、第二首写春天的景物;第三、第四首写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五、第六首写对官场的厌倦;第七、第八首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淮上营屯尽偃戈,官军从此罢经过。 且书太史丰年瑞,不数周公异亩禾。
儿孙力作莫辞勤,仁政如天四海春。 尽说干汤功已就,泽流莘野并耕人。
饱食丰年酒不空,水村山崦老于农。 囷仓在眼心无事,邻里经过乐岁穷。
归牛将犊茅檐晚,饥鸟窥人稻圃秋。 准拟明年大作社,鸡豚须养秫须留。
敢将体足惮沾涂,日日高原带雨锄。 乞与丰年酬作苦,也知天意解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