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每一联的诗句,再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赏析的角度一般有思想内容、情感主旨、艺术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等。具体赏析时,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出发,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第一联:尚书天官贵;持经侍帷幄。 注解:尚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金溪寺梅花(第1、2句) 金溪有梅花矗矗,平生爱之看不足。 金溪有梅花矗立,我一生以来都喜欢观看它,却看不够。 故人爱我如爱梅,来共寒窗伴幽独。 我的老朋友就像爱护梅花一样爱我,他们来到寒窗下与我相伴,享受孤独。 纷纷俗子何足云,眼看桃李醉红裙。 那些世俗之人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看着桃花李花都沉醉在红裙子中
致爽轩 浓阴夹道水流渠,吹尽残花不复馀。 唯有范家千亩竹,青青依旧色侵书。 注释: 致爽轩:诗人自喻为“致爽轩”的作者,这里可能是在借指自己的住所或书房。 浓阴夹道:形容致爽轩周围的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的样子。 水流渠:形容水流湍急,如同小溪一般。 吹尽残花不复馀:风吹过,使得残留的花朵凋零殆尽,不再存在。 唯有范家千亩竹:形容只有范家的竹子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青青依旧色侵书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世人只如此,危栏独倚更徘徊。 译文: 与同林之人姚宏甫游览鼓山,几年来奔波劳碌,厌倦了尘世的纷扰,今日登临高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江上的明月并不随着流水而去,而是高悬于空中;天空中吹来的清风,仿佛把海浪的涛声都送来了。老朋友虽然久别,但彼此的感情依然深厚
神秀楼落成 鲁侯修建南门,春秋两季都不适宜。 我感叹春天已过暮,又送秋日入暮归。 巍峨的龙固山,迢迢的括苍溪。 孤城残火余烬在,栋宇烟尘飞。 悠悠客行路,一夕筑藩篱。 城中十万户,安枕待何期? 宾客僚属贾马俦,邑下循良师。 经营有馀地,所就逾前规。 西风散黄菊,天宇澄清晖。 浩歌留飞仙,击鼓惊冯夷。 分题杂险怪,醉墨翻淋漓。 别来册府英,往往梦里见之。 恍然今夕游,似梦疑非梦。 夜深灯火阑
柳梢青·西湖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注释:在月光照耀的水面上,烟雾缭绕的山影之中,出现了楼台的影子。空中飘荡着笙箫声,天空中飘着笑语,人们仿佛到了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境。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注释:阵阵花香随风飘扬。正好在这个时候,十里之外的荷塘里荷花盛开。买了一只小船,在山南游玩一圈,再回到山北家中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诗。此诗首句“飔飔忽见青鸾尾”,以青鸾尾比喻竹枝,写竹枝随风摇曳,犹如仙女挥舞着长长的尾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竹枝的轻盈飘逸;二句“扫遍翠崖冈上头”,则从高处俯冲下来,把竹子的形态特征写得更加逼真;三句“昨夜月明仙子过”,写竹影在月光照射下,如仙娥飘然过岭的景象,将静物赋予了生命和动感;四句“玉笙吹彻万山秋”,写竹林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
【注释】 法身:佛教指佛的真身,即佛的报身。三千界:指一切境界。影现:显现。天台山:位于今浙江天台县境内,为佛教名胜之地,有七十二峰,瀑布、溪流遍布。磊磈(lěi xián)听淙潺(cóng chán):磊磈,形容山石嶙峋;淙潺,水声。磊磈,形容山石嶙峋;淙潺,水声。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观赏天台山美景时的感受。首联描绘了法身遍满三千世界的壮观景象
【注】刘阮:指晋朝的刘毅和阮咸,他们都是东晋时的名士。 当年刘阮意何穷,意思是当年刘毅、阮咸二人的志向是多么的高远,他们曾经登临山巅,俯瞰云海,感叹人生之渺小,天地之浩渺。 莫谓仙凡事不同,意思是不要认为神仙们做的事情跟我们凡人不同,神仙们也有他们的烦恼,他们的追求也有着不同的方向和意义。 解到琼台双阙下,意思是当他们来到仙境时,他们看到的是美丽的宫殿,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境界。
金溪有梅花矗矗,平生爱之看不足。 故人爱我如爱梅,来共寒窗伴幽独。 纷纷俗子何足云,眼看桃李醉红裙。 酒狂耳热仰天笑,不特恶我仍憎君。 但令梅花绕僧屋,梅里扶疏万竿竹。 相逢岁晚两依依,故人冰清我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