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之奇
凌风泛浪白于云,野牧湖中晓至昏。 一举招旗毕来集,至今人号养鹅墩。 注释: 凌风泛浪白于云:凌风指逆风航行,泛浪指在波浪中航行,白于云指高耸入云。 野牧湖中晓至昏:指湖边放牧,从清晨到黄昏。 一举招旗毕来集:指挥动旗帜,人们立即聚集起来。 至今人号养鹅墩:指这个地名一直流传下来,现在人们都叫它养鹅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风急浪高的湖面上,船儿迎着风浪前进,仿佛直插云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把握。 “昧旦求衣向晓鸡”,黎明起床,匆匆忙忙找衣裳;“蓬莱仗下日将西”,太阳快要落下时,才赶到蓬莱。 第二句是说诗人在清晨赶往宴会,急急忙忙地找衣服。“昧旦”意为黎明,这里指天刚亮的时候;“朝鸡”即报晓的公鸡。“昧旦”与“晓鸡”相对,表现了时间之紧迫。“昧旦”一词,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诗人的匆忙,又写出了天将亮未亮之时的朦胧
注释译文赏析: 越王台 越王勾践曾经在此筑台。 近城故有武王台,拂云千尺高崔嵬。 (越王)在城附近建有纪念周武王的一座高台,台上高耸入云。 谓之朝汉乃非是,岁时嘉会倾尊罍。 有人说这里是用来祭祀周武王的,但我认为不是这样,每年春秋两季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聚会时,人们把酒当杯倾倒着喝
【注释】鹫峰院:在庐山东林寺,相传为晋僧慧远所创。山前十里:指庐山东林寺。建道场:修建寺庙。日转竹阴侵阁冷:随着太阳转动,阳光照射进禅房,使得原本清凉的禅房变得有些寒冷。水流花片过门香:溪水从门前流过,花瓣飘落如同香气弥漫。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座幽静的禅院。诗的首句“山前十里入青苍”,写诗人从山前步行十里进入青苍的山中;二句“建道场”写在山林间建起佛寺,修造寺庙
注释:我最爱仙人在白云中安身卧倒,一根钓竿来到这里钓到红鳞。我现在不学磻溪老人隐居山林,要成为宗雷社里的一位贤人。 赏析:刘遗民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希望人们能够像仙人一样安身立命,不被世俗所累。而他自己则不愿意像磻溪老人那样隐居山林,而是要像宗雷社里的贤人一样,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1. 墨窝化石锁烟苔,岩上茅空烟又开。 - 墨窝指的是洞穴,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这里可能是指洞穴内的岩石中发现了古代动物的化石。 - 烟苔是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苔藓植物,它覆盖了洞穴周围的岩石。 - 岩上茅空烟又开,意思是说在岩洞上方长满了茅草,而烟雾又开始升腾。 2. 尘劫一声清磬里,至今犹有燕飞来。 - 尘劫指的是尘世的烦恼和困扰,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声音清脆悠扬。
嘉禾驿 盱江清澈映游鱼,百尺飞桥跨碧津。 水过南岸风景好,春光荡漾百花新。
诗句如下: 耕春烟一垄,钓月水千寻。 未荒三径菊,不负此生心。 接下来为您赏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蒋之奇,字无咎,号东湖居士,南宋诗人。生于北宋末年的一个官宦家庭,祖籍浙江嘉兴。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哲理内涵而著称。 2. 诗意解析: - 耕春烟一垄:耕作在一片如烟的春意中,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春烟"通常用来形容春天的雾气或轻烟
【注释】 ①石岩:指山崖上的岩石。 ②望云岚:仰望云雾缭绕的山峦。 ③山前一径杉:山前有一条小道,两旁是杉树。 ④枉道访仙岩:白白地寻找仙岩。 【赏析】 这首诗写山景和诗人登山寻岩的情怀。首二句描绘出一幅幽静、秀丽的山景画面。首句以“紫翠”点明所在之处是高山峻岭。次句写山前有条小路,路旁生长着杉树。第三句“冥冥烟雨里”,写出了天气昏暗,迷蒙一片的景象;“枉道访仙岩”,说明诗人为追寻仙境
注释: 老僧七十九,自说少游方。 试问章山景,炉添一炷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章山永寿禅寺的古诗。诗中以老僧为线索,通过描绘他与章山的渊源和他对章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章山永寿禅寺深深的敬意和喜爱。 “老僧七十九,自说少游方。”这句话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僧人,他自称已经游历了许多地方。这里的“七十九”可能指的是他的年龄或者修行的时间长短,而“少游方”则表明他已经有过广泛的旅行和见闻